《冬日喜雨呈穉卿景》
时间: 2025-02-04 14:0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严冬温气袭人间,忽听繁声慰病颜。
从律好风千里至,执权真令一朝还。
顿抽陇麦全如揠,欲绽江梅已可攀。
主尹勤民嘉岁望,径携歌鼓乐幽闲。
白话文翻译
在严寒的冬天,温暖的气息悄然降临人间,忽然听到雨声如繁花般绽放,令人心情舒畅。
遵循自然的规律,和风已经千里而来,掌权者似乎一夜之间就能使万物复苏。
田间的麦子好像被拔起一样,江边的梅花也快要绽放了,可以去攀摘了。
地方官吏勤于治理,百姓们对丰收的期盼,便带着歌声和鼓乐,享受这宁静的悠闲时光。
注释
- 严冬:指寒冷的冬季。
- 温气:温暖的气息。
- 繁声:雨声像繁花一样美丽。
- 执权:掌握权力的人。
- 陇麦:指田里的小麦。
- 江梅:江边的梅花。
- 主尹:地方的官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恭,号渊明,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其作品常蕴含对社会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冬季,正值寒冷天气,作者借着冬日降雨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冬日喜雨呈穉卿景》是一首表现冬日雨雪后春意盎然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冬天温暖的气息和雨声,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希望。前两句写冬日的温暖和雨声,构成了初冬的宁静,却又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描绘田野中的麦子和江边的梅花,表现出春天来临的迹象,象征着新生和希望。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地方官吏的勤政与百姓的安宁,展现出和谐的社会氛围。
整首诗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充分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严冬温气袭人间:严寒的冬天中,温暖的气息逐渐弥漫,暗示春天即将来临。
- 忽听繁声慰病颜:突然听到雨声如花般绚丽,让人心情愉悦,仿佛治愈了病痛。
- 从律好风千里至:顺应自然规律,温暖的风从千里之外吹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执权真令一朝还:掌权者似乎一瞬间就能使万物复苏,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期待。
- 顿抽陇麦全如揠:田间的小麦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仿佛被拔起般生机勃勃。
- 欲绽江梅已可攀:江边的梅花已经可以去摘,预示着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 主尹勤民嘉岁望:地方官员勤于治理,百姓对丰收的期待日益增强。
- 径携歌鼓乐幽闲:民众带着歌声和鼓乐,享受着宁静悠闲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繁声慰病颜”,用雨声比作花朵,生动形象。
- 拟人:如“执权真令一朝还”,赋予统治者以生动的形象,表现其能力。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冬日雨后春天的期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以及对社会繁荣安宁的向往。诗中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日:象征寒冷与希望的对比。
- 温气:代表春天的来临,带来温暖与生机。
- 雨声:象征着滋润与生命的复苏。
- 陇麦:寓意希望与富饶,代表农田的生机。
- 江梅:象征优雅与坚韧,预示着春天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温气”指的是什么? A. 寒冷的气息
B. 温暖的气息
C. 湿润的气息 -
“欲绽江梅已可攀”中的“梅”象征着?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到来
C. 秋天的丰收 -
诗人对地方官员的态度是? A. 批评
B. 赞赏
C. 不关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后者则强调豪情壮志和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浅析》
- 《韩维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