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道中》

时间: 2025-02-04 15:48:58

映日断霞临水尽,出云新月向人来。

野塘秋晚无行迹,点点黄花照水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阴道中 张耒 〔宋代〕

映日断霞临水尽,出云新月向人来。 野塘秋晚无行迹,点点黄花照水开。

白话文翻译

阳光下的断霞在水边渐渐消散,云层中露出的新月似乎向人迎面而来。 秋天的野塘边,晚风中无人行走,只有点点黄花在水面上绽放。

注释

  • 映日断霞:阳光照射下的断续霞光。
  • 临水尽:在水边渐渐消失。
  • 出云新月:云层中露出的新月。
  • 向人来:似乎迎面而来。
  • 野塘:野外的池塘。
  • 秋晚:秋天的傍晚。
  • 无行迹:没有人的踪迹。
  • 点点黄花:零星的黄色花朵。
  • 照水开:在水面上绽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淮阴(今江苏淮安)道中的旅行经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淮阴道中看到的秋日傍晚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宁静画面。首句“映日断霞临水尽”,通过“映日”和“断霞”的描绘,展现了夕阳余晖在水边的美丽景象。次句“出云新月向人来”,以“新月”象征希望和新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后两句“野塘秋晚无行迹,点点黄花照水开”,则通过“野塘”、“秋晚”、“黄花”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恬淡的田园氛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映日断霞临水尽:这句描绘了夕阳下的霞光在水边的消散,通过“映日”和“断霞”的描绘,展现了夕阳的美丽和短暂。
  2. 出云新月向人来:这句以“新月”象征希望和新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3. 野塘秋晚无行迹:这句通过“野塘”和“秋晚”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恬淡的田园氛围。
  4. 点点黄花照水开:这句通过“黄花”和“照水开”的描绘,展现了秋日花朵的美丽和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出云新月向人来”中的“新月”比喻希望和新生。
  • 拟人:“出云新月向人来”中的“向人来”赋予新月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映日断霞临水尽,出云新月向人来”中的“映日”与“出云”,“断霞”与“新月”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新月”象征希望和新生,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映日断霞:夕阳下的霞光,象征美丽和短暂。
  • 出云新月:云层中露出的新月,象征希望和新生。
  • 野塘:野外的池塘,象征宁静和恬淡。
  • 秋晚:秋天的傍晚,象征宁静和恬淡。
  • 点点黄花:零星的黄色花朵,象征美丽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出云新月”象征什么? A. 美丽和短暂 B. 希望和新生 C. 宁静和恬淡 D. 美丽和生机

  2. 诗中的“野塘秋晚无行迹”描绘了什么? A. 热闹的市集 B. 宁静的田园 C. 繁忙的街道 D. 美丽的花园

  3. 诗中的“点点黄花照水开”描绘了什么? A. 秋日花朵的美丽和生机 B. 春天的花朵 C. 夏天的花朵 D. 冬天的花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作者在密州出猎时的豪情壮志。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秋日的宁静景色。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淮阴道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秋日的宁静景色,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的欣赏,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的宁静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