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昱上人上方居》

时间: 2025-01-11 01:22:14

厌向人间住,逢山欲懒归。

片云闲似我,日日在禅扉。

地静松阴遍,门空鸟语稀。

夜凉疏磬尽,师友自相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厌向人间住,逢山欲懒归。
片云闲似我,日日在禅扉。
地静松阴遍,门空鸟语稀。
夜凉疏磬尽,师友自相依。

白话文翻译:

我厌倦了在人间居住,遇到山林便想懒惰地不回去。
那片飘浮的云,悠闲得像我,每天都在禅房的门前徘徊。
大地宁静,松树的阴影遍布四周,门口很空,鸟鸣声也稀少。
夜晚的凉风中,疏落的磬声渐渐停止,师友之间互相依偎。

注释:

  • :厌倦,厌烦。
  • :居住,这里指在尘世中生活。
  • 逢山:遇到山,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然的情感。
  • 懒归:懒得返回,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 片云:一片孤云,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 禅扉:禅房的门,指向修行和内心的宁静。
  • 松阴:松树的阴影,象征静谧的环境。
  • 疏磬:稀疏的磬声,指佛教寺庙中敲击的磬,表现出夜的宁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云”与“松”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隐逸生活。古代文人常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这种隐逸思想在许多唐代诗人中都有体现,例如王维、李白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年不详。皎然的诗歌多以清新、宁静著称,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禅意,表现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他的风格受到王维影响,擅长描绘山水与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于山林之时,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在喧嚣的社会中依然渴望找到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寄昱上人上方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逃避。开篇以“厌向人间住”开宗明义,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接着通过“逢山欲懒归”传达出他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片云闲似我”将自己与自然相比较,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心境。

从“地静松阴遍”到“夜凉疏磬尽”,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诗的最后一句“师友自相依”更是突显了人际关系的温暖,尽管身处宁静的山林,诗人仍然珍视与友人的情谊。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厌向人间住: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厌倦。
  • 逢山欲懒归:遇到山林时不愿再回到世俗中。
  • 片云闲似我:孤云的悠闲与自己的状态相似。
  • 日日在禅扉:每天都徘徊在禅房前,显现出对修行的向往。
  • 地静松阴遍:大地宁静,松树阴影洒满四周。
  • 门空鸟语稀:门前空荡,鸟鸣声稀少,强调环境的宁静。
  • 夜凉疏磬尽:夜晚凉爽,寺庙中磬声渐渐消失。
  • 师友自相依:与师友互相依靠,表现出人际关系的温暖。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片云闲似我”,将自身的状态比作孤云,体现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对自然的描写使用了对仗手法,让整首诗的结构更为严谨,韵律感更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逃避,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与隐逸。
  • :象征自由与宁静。
  • 松阴:象征静谧的环境。
  • 鸟语:象征生机与惬意的生活。
  • 磬声:象征宗教与内在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什么样的生活感到厌倦? A. 山林生活
    B. 人间生活
    C. 禅修生活
    D. 乡村生活

  2. 诗中提到的“片云”主要象征什么? A. 忧伤
    B. 自由
    C. 纷扰
    D. 禅意

  3. 诗中“师友自相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友情
    C. 竞争
    D. 懊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林生活,表达隐逸的情怀。
  • 李白《庐山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奔放的个性。

以上诗作都与《寄昱上人上方居》在主题和风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