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上凉风早,双峰月色秋。
遥知秣陵令,今夜在西楼。
别叶萧萧下,含霜处处流。
如何共清景,异县不同游。
白话文翻译:
湖面上凉风早早吹来,双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幽。
遥想秣陵的长官,今晚正坐在西楼之上。
离别的树叶在秋风中纷纷落下,霜冻的水流到处都是。
我们如何能够在这美丽的夜景中共度时光,
却因身处不同的地方而无法相聚游玩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凉风:指清凉的风。
- 双峰:指两座山峰,可能是指的特定的山。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 令:指长官或官员。
- 西楼:指西边的楼阁,象征着诗人所思念的人所处的地方。
- 萧萧:形容树叶的声音,带有凄凉之感。
- 含霜:指水面上有霜,暗示天气已冷。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秣陵令”可见诗人与长官的友情和相思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与无锡长官的离别之时,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在不同地方欣赏同一轮明月时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月色和凉风,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作者在湖上欣赏自然之美,心中却思念着远方的朋友——秣陵的长官。诗的开头描绘了湖面上凉风早早吹来,双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幽,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宁静的感觉。随着情感的深入,作者想起了长官的身影,虽相隔千里,心中仍然挂念。诗中“别叶萧萧下,含霜处处流”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使得思念之情更为深沉。最后一句“如何共清景,异县不同游”则是对友情的惆怅与感叹,表达了因地理的距离而无法共享美好时光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上凉风早:描述了秋天的凉风已经开始吹拂,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双峰月色秋:描写了秋夜中月光照耀下的双峰,映衬出宁静的自然之美。
- 遥知秣陵令:提到远在秣陵的长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今夜在西楼:进一步具体化了对方的地点,增加了情感的真实感。
- 别叶萧萧下:描绘秋风中的落叶,暗示着离别的凄凉。
- 含霜处处流:描写了水面上霜冻的情景,增强了秋天的寒冷感。
- 如何共清景:提出疑问,反映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
- 异县不同游:总结了因地理隔离而无法相聚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和落叶比作离别的象征。
- 对仗:如“凉风早”和“月色秋”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因身处不同地方而无法共享美好时光的无奈与惆怅。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月:象征着思念与团圆的希望。
- 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叶:象征着离别与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皎然
C. 杜甫 -
“遥知秣陵令”中的“秣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南京
B. 北京
C. 西安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A. 雪
B. 风与月
C. 雨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将皎然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皎然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人间离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