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奴》

时间: 2025-02-04 15:38:35

正堪休手足,好事降为奴。

具眼感君惠,无心真我徒。

耐寒曾得友,蒙耻恐非夫。

却羡木居士,盘鸠赐策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奴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正堪休手足,好事降为奴。
具眼感君惠,无心真我徒。
耐寒曾得友,蒙耻恐非夫。
却羡木居士,盘鸠赐策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与无奈。第一句“正堪休手足”,意指自己正处于困扰之中,想要结束这种状态;“好事降为奴”,表示本来是好事,却变成了束缚自己的枷锁。接着,“具眼感君惠”表达了诗人对他人恩惠的感激,却又感到“无心真我徒”,即内心感到空虚无奈。第三句“耐寒曾得友”表明诗人虽然有朋友能够共同承受困难,但也感到“蒙耻恐非夫”,即觉得这种友谊可能不真诚。最后一句“却羡木居士”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像“木居士”那样的人能够得到真正的安慰与支持。

注释

  • 青奴:青色的奴仆,象征年轻、被束缚的青年。
  • 手足:手和脚,象征与亲朋好友的关系。
  • 具眼:有眼力、见识,能看出他人的恩惠。
  • 耐寒:能够忍受寒冷,暗指经历艰难困苦。
  • 木居士:可能指隐士,像“木居士”一样的人,象征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盘鸠:古代一种鸟,象征着自由和扶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但其诗风清新洒脱,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时,诗人通过个人的感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青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向往。诗的前两句表达了对困境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但这种美好却如同奴役一般束缚了自己。诗人在感受到他人恩惠的同时,也体会到内心的空虚与孤独,呈现出一种深刻的矛盾心理。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友情的思考,尽管有朋友陪伴,但这种关系是否真诚,诗人心中充满了疑虑。最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自由与真诚的渴求,木居士的意象则成为诗人理想生活的象征。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深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堪休手足:诗人正处于困境,想要结束这种状态。
  2. 好事降为奴:原本的好事反而成为了束缚自己的枷锁。
  3. 具眼感君惠:诗人感受到他人的恩惠与关怀。
  4. 无心真我徒:内心感到空虚无助,无法真正感受到自我。
  5. 耐寒曾得友:虽有朋友相伴,能够共同忍受艰难。
  6. 蒙耻恐非夫:担心这种友谊并不真诚,内心充满疑虑。
  7. 却羡木居士:向往隐居的生活,认为这是理想的状态。
  8. 盘鸠赐策扶:希望得到像木居士那样的支持与扶持。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困境与理想生活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内心矛盾。
  • 意象:使用“木居士”与“青奴”的意象,展现不同的人生选择。
  • 拟人:将友情与恩惠拟人化,突出其复杂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自由与真诚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奴:象征年轻与被束缚的状态,隐喻对自由的渴望。
  • 木居士:象征隐逸与理想的生活状态,代表诗人的向往。
  • 盘鸠:象征自由与扶持,隐喻对友情与支持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奴”象征什么?
    A. 自由
    B. 被束缚的青年
    C. 财富

  2. 诗人对“木居士”的羡慕主要是因为?
    A. 他的财富
    B. 他的隐居生活
    C. 他的名声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陶渊明与姜特立在隐逸生活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皆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过,姜特立的诗更加关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而陶渊明则更强调自然与自我和谐的统一。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两位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