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日城上三首》

时间: 2025-01-11 02:55:09

望中远树各依行,春後新晴未断霜。

池面得风呈绉碧,梅须经雨褪危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万里《休日城上三首》

望中远树各依行,
春后新晴未断霜。
池面得风呈绉碧,
梅须经雨褪危黄。

白话文翻译:

在远望中,树木依然整齐地排列着,
春天过后,新晴的天气里,霜还没有完全消退。
池塘的水面在风中荡漾,呈现出绉纹般的碧绿,
梅花在雨后才会褪去那危险的黄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望中:远望中。
  • 依行:排列成行。
  • 春后:春季过后。
  • 未断霜:霜还没有完全消退。
  • 池面:池塘的水面。
  • 呈绉碧:呈现出绉纹的碧绿色。
  • 梅须经雨:梅花必须经过雨水的洗礼。
  • 褪危黄:褪去那种危险的黄色。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梅须经雨”可以引申为梅花在雨后更显清香的意象,象征着经历磨难后才显现出真正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所作诗歌直白而富有情趣,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休日城上三首》是杨万里在闲暇时游览城市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春天与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在静谧环境中感受四季变迁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望中远树各依行”,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春日图景,给人以舒适的视觉享受。接下来的“春后新晴未断霜”则通过天气的变化,暗示了春天的温暖与寒冷尚未完全分开,营造出一种微妙的对比,表现出春天的复杂性。

“池面得风呈绉碧”一句,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微风拂过池塘水面的景象,水面荡起了层层涟漪,呈现出如绉纹般的碧绿,给人以清新、灵动的感觉。而最后一句“梅须经雨褪危黄”则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梅花在经历雨水的洗礼后,才能褪去黄色,展现出它的真实美丽,象征着生命的历程与成长。

整首诗意境深远,结构紧凑,作者通过精炼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表现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中远树各依行:从远处望去,树木整齐地排列,营造出一种有序的自然景象。
  • 春后新晴未断霜:春天已经到来,但早晨的霜尚未完全消退,表现出春天的温暖与寒冷的交织。
  • 池面得风呈绉碧:微风拂过池塘,水面泛起波纹,展现出碧绿的色泽,生动形象。
  • 梅须经雨褪危黄:梅花需要经过雨水的滋润,才能褪去黄色,显得更加鲜艳,寓意经历风雨后的成长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绉碧”来形容水面,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梅须经雨”赋予梅花以生命的特征,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及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反映了人生的哲理:经历风雨,方显真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树: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代表着春天的寒意与温暖的对比。
  • 池面: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梅花:象征着经历风雨后的坚韧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池面得风呈绉碧”是指什么?

    • A. 水面平静
    • B. 水面荡漾
    • C. 水面干涸
  2. 诗中提到的梅花是通过什么样的自然现象来褪去黄色的?

    • A. 风
    • B. 雪
    • C. 雨
  3.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休日城上三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杨万里更偏向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结合了人事的忧虑,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杨万里诗集》
  2. 《宋代诗歌选》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