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二色莲)》

时间: 2025-01-22 04:15:20

藕花亭上,无尘无暑,滟滟一池秋韵。

绿罗宝盖碧琼竿,翠浪里、亭亭月影。

一家姊妹,两般梳洗,浓淡施朱传粉。

夜深风露逼人怀,问谁在、牙床酒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藕花亭上,无尘无暑,滟滟一池秋韵。
绿罗宝盖碧琼竿,翠浪里亭亭月影。
一家姊妹,两般梳洗,浓淡施朱传粉。
夜深风露逼人怀,问谁在牙床酒醒。

白话文翻译:

在藕花亭的上方,空气清新,夏日的炎热消失了,一池秋水泛着涟漪。
碧绿的罗伞覆盖着琼竿,波光粼粼中,月影恰似亭亭玉立。
姐妹二人,妆容各异,浓淡相宜,施粉描眉。
夜已深,风露袭人,令人愁怀,不知谁在床上酒醒。

注释:

字词注释:

  • 藕花:指荷花,因生长于水中而与“藕”相连。
  • 亭亭:形容姿态优美,直立的样子。
  • 浓淡施朱传粉:形容姐妹俩妆容各有特色,浓妆和淡妆。
  • 牙床:古代的床铺,通常指卧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女性形象,传达出一种清雅宁静的氛围。诗中“夜深风露逼人怀”,可以引申为对人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作者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秋日的宁静和姐妹的生活,表现出对人情与自然的思考与眷恋。

诗歌鉴赏:

《鹊桥仙(二色莲)》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与姊妹生活的词,诗人在清新的环境中,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藕花亭上,无尘无暑”展现了一个清新脱俗、无忧无虑的环境,给读者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通过“滟滟一池秋韵”,诗人以水的波动传达出秋的韵味,展现了自然的动感与和谐。

而后,诗人转向姐妹的描写,“一家姊妹,两般梳洗”,不仅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也展现了女性的优雅与美丽。浓淡施朱,体现出姐妹各自的个性与风采,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最后一句“夜深风露逼人怀”则折射出一种情感的孤独与思念,在宁静的夜晚,风露的侵袭让人感到内心的惆怅与怀念,留下回味与思考。这首词通过自然与人情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情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藕花亭上,无尘无暑:描述一个清幽的环境,暗示夏日的烦躁已消散。
  • 滟滟一池秋韵:通过水波的荡漾,传达出秋天的韵味与美丽。
  • 绿罗宝盖碧琼竿:描绘亭子上的绿伞,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 翠浪里亭亭月影:月光下的影子,增添了一种宁静与优雅的氛围。
  • 一家姊妹,两般梳洗:强调姐妹之间的亲密关系及各自的不同妆容。
  • 浓淡施朱传粉:形象地描绘了她们的妆容,表现出生活的细致。
  • 夜深风露逼人怀:夜晚的清风和露水让人感到思念与孤独。
  • 问谁在牙床酒醒:对在酒醒之人产生了深深的思索,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影”比喻优雅的生活情境。
  • 拟人:如“风露逼人怀”,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体结构和句式对称,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的描写和姐妹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向往,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情的思索,情感真挚而深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藕花:象征着纯洁、高雅。
  • 秋韵:指代秋天特有的韵味,象征着成熟与宁静。
  • 月影:代表着美好的回忆和情感的寄托。
  • 浓淡施朱:体现出女性的娇美和生活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藕花亭上”意指: A. 荷花盛开的地方
    B. 藕的生长环境
    C. 藕花的市场

  2. “夜深风露逼人怀”表达的情感是: A. 兴奋
    B. 孤独与思念
    C.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姐妹妆容,主要表现出: A. 各自的个性
    B. 她们的嫉妒
    C. 传统的审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鹊桥仙》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描写了女性的柔情与思念,和赵彦端的《鹊桥仙》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如梦令》更加细腻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赵彦端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