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叶密雨偏重,枝垂雾不消。
会看晴日后,依旧拂云霄。
白话文翻译:
叶子茂密,雨水在上面显得格外沉重;树枝低垂,雾气仍然没有散去。
等到晴天来到时,它依然会轻轻拂动云霄。
注释:
- 叶密:树叶繁茂,形容竹林的茂盛。
- 雨偏重:雨水在竹叶上积聚,有压迫感。
- 枝垂:树枝低垂,形象地描绘出竹林的情景。
- 雾不消:雾气未散,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会看晴日后:指未来的某个时刻,当天气晴朗时。
- 依旧:依然,仍然。
- 拂云霄:轻轻拂动天空,形象地表现竹子的高大。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竹林的雨雾景象,表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心境的交融,符合宋代诗人崇尚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文人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著名词人,与苏轼、李清照并称。秦观的词风婉约细腻,擅长描写女性情感与自然景物。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秦观的创作巅峰时期。诗人在此时常常游历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的变化与美丽,借此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
诗歌鉴赏:
《题苏轼雨竹图》描绘了一个雨后竹林的宁静景象。诗开头用“叶密雨偏重”表现出雨水压在竹叶上,给人一种沉重而又生动的感觉,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枝垂雾不消”则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氛围,雾气缭绕,意境朦胧,给人以遐想空间。最后两句“会看晴日后,依旧拂云霄”则引入了未来的希望,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期待与向往。这种期待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憧憬,也是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与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叶密雨偏重:描绘雨后竹林的浓密,突出自然景象的力量。
- 枝垂雾不消:形象展示雨后竹林的幽静与神秘。
- 会看晴日后:引出未来的变化,表现时间的流逝。
- 依旧拂云霄:表达竹子的坚韧与高尚,象征着诗人的理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与云霄的对比,表现出诗人理想的高远。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竹子似乎与云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雨后竹林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竹: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诗人崇高的情操。
- 雨:象征生命的滋润和自然的洗礼。
- 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期待。
- 晴日:代表希望与光明,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叶密雨偏重”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竹林的茂密和雨水的沉重
- B. 竹子的高大
- C. 雾气弥漫
-
“依旧拂云霄”中,“拂”字的意思是:
- A. 打击
- B. 轻轻擦过
- C. 触碰
-
诗人通过描绘竹林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期待
-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对比秦观的《题苏轼雨竹图》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但秦观更显细腻与柔美,而苏轼则表现出豪放与飘逸,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赏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