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

时间: 2024-09-19 21:17:23

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

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衔命山东抚乱师,
日驰三百自嫌迟。
风霜满面无人识,
何处如今更有诗。

白话文翻译

我肩负着抚平山东乱局的使命,
日夜兼程三百里却觉得自己行得太慢。
脸上布满风霜却没有人认出我,
如今何处还能找到诗的灵感呢?

注释

  • 衔命:承担使命。
  • 抚乱师:指负责平定动乱的军队。
  • 日驰三百:日夜赶路三百里。
  • 自嫌迟:自己觉得行得太慢。
  • 风霜满面:脸上满是风霜,形容经历艰辛。
  • 无人识:没有人认出我。
  • 更有诗:再也没有诗的灵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与政治家,字退之,号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推崇古代文人的风格,反对骈文的华丽,主张简练、朴实的表达。韩愈的诗歌以情感真挚、形象生动著称,并且常常融合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创作于韩愈被贬镇州期间,因其与裴司空的友谊而写下此诗。诗中表达了他在仕途坎坷中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诗歌创作的渴望与追求。诗人在经历风霜后,感叹无人识得,表达了自己情感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政治动荡中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使命,展现出一种急迫感。诗人由于肩负重任而日夜兼程,却因路途的艰辛而感到不满,反映出他内心的压迫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后两句“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在经历了风霜的洗礼后,变得满脸沧桑,却无人能够识得他的辛苦与努力。这种感受不仅是自我价值的失落,也是一种对社会冷漠的无奈。最后的问句“何处如今更有诗”,则是对创作灵感的渴望与困惑,揭示了诗人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如何难以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创作的源泉。

整首诗在意象运用上也颇具深意,风霜不仅是外在环境的象征,也是内心经历的写照。韩愈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衔命山东抚乱师:诗人肩负重任,前往山东平定动乱,展现了责任感。
  • 日驰三百自嫌迟:尽管日夜兼程,但他感到进展慢,表露出内心的焦虑。
  • 风霜满面无人识:经历风霜洗礼,面容憔悴,然而没有人识得他的辛苦,表现孤独感。
  • 何处如今更有诗:对诗歌灵感的渴望与困惑,反映出在动荡中难以创作的苦恼。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人通过“日驰三百”与“自嫌迟”的对比,突出了内心的急迫与外部的现实。
  • 象征:风霜象征了岁月的磨砺与人生的艰辛,体现了诗人的经历与感受。

主题思想

全诗主题围绕着责任、孤独与创作的困境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无奈,及其在困境中对理想与艺术追求的坚持。

意象分析

  • 风霜:象征艰辛与磨难,代表诗人经历的苦楚。
  • 无人识:象征对外界的冷漠,体现了内心的孤独。
  • :象征理想与灵感,表现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愈在诗中担任什么角色? A. 农民
    B. 士人
    C. 将领
    D. 诗人

  2. 诗中“风霜满面”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年龄的增长
    B. 生活的艰辛
    C. 战斗的胜利
    D. 自然的美丽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过往的怀念
    C. 对创作灵感的困惑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韩愈的作品在孤独与责任感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王维通过友人的离别表达了对理想和责任的追求,而韩愈则在动荡中寻找自己的诗歌灵感。两者都展现了在困境中对理想的坚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参考资料

  • 《韩愈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