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毋丘厚卿三圣院即事》
时间: 2025-01-24 04:4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毋丘厚卿三圣院即事
——李壁
送客来山寺,客去独凭栏。
新篁已解箨,莹眼青琅玕。
玉台居上头,连峰郁巑岏。
清泉动古甃,凉飔发轻纨。
黄云刮欲空,子规鸣声酸。
秋种亦已布,豆菽行漫漫。
诚知藩寄忝,但愿农亩安。
归路转沙碛,广川浩澄澜。
物色固自好,我忧何当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连帅毋丘厚卿的情感。诗开头描写了送客的情景,客人离去时,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思绪万千。新竹已经抽出了嫩芽,清澈的泉水在古老的石块上流动,清凉的风轻轻拂过,似乎带着丝丝的凉意。黄昏时分,天空的云彩被风刮得几乎透明,杜鹃的叫声让人感到悲伤。诗人关注着秋种的情况,虽然知道自己在藩地上有所依托,但仍希望农田能够安宁丰收。归途上行走在沙土堆成的路上,眺望广阔的川泽,心中虽有美好的景色,却又感到忧虑,无法释怀。
注释
- 箨:竹笋的外壳,形状像叶子,表示新竹的生长。
- 莹眼:形容青色的琅玕(宝石)明亮,如同竹子的嫩芽。
- 玉台:指高处的台子,寓意诗人所处的环境优美。
- 郑巑岏:形容连绵的山峰,气势雄伟。
- 轻纨:轻薄的丝绸,形容凉风轻拂的感觉。
- 子规:杜鹃鸟,鸣叫声悲凉,象征离别的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在当时广受欢迎,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四月十八日,正值春末夏初之际,诗人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农田和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壁的这首《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毋丘厚卿三圣院即事》以送别为主题,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开篇以送客为引,营造出一种依依惜别的氛围,接着通过描写新竹的生长、清泉的流动等自然景象,反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暗示着生活的美好。然而,随着杜鹃的鸣叫,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思考逐渐显露,特别是对农田安宁的期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关注。最后,诗人将视线从美好的自然景色转向归途的沙碛,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现状的反思与不安,形成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送客来山寺,客去独凭栏。:描写送别场景,表达孤独的心情。
- 新篁已解箨,莹眼青琅玕。:描绘春天的生机,象征希望与新生。
- 玉台居上头,连峰郁巑岏。:呈现高远之景,增强诗的意境。
- 清泉动古甃,凉飔发轻纨。:描绘自然的宁静,传达诗人内心的平和。
- 黄云刮欲空,子规鸣声酸。:暗示忧愁与离别的情感。
- 秋种亦已布,豆菽行漫漫。: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关注。
- 诚知藩寄忝,但愿农亩安。:反映出诗人的责任感与期望。
- 归路转沙碛,广川浩澄澜。:描绘归途的景象,暗示人生的旅途。
- 物色固自好,我忧何当宽。:表达内心的忧虑与思考,形成诗的情感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泉动古甃”,形象地展示了泉水的流动。
- 对仗:如“黄云刮欲空,子规鸣声酸”,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如“凉飔发轻纨”,让自然的元素更具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山水的描绘与内心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反映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寺:象征宁静与超脱的生活空间。
- 新篁:象征生命与希望的复苏。
- 清泉:象征生命的流动与纯净。
- 子规:象征离别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泉动古甃”中的“古甃”指的是: A. 新竹
B. 古老的石块
C. 竹笋
D. 农田 -
诗人对自然的描绘主要是为了表达: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生活的忧虑
C. 对春天的喜爱
D. 对农业的关注
答案:
- B
- A, B, C, D(均可,诗中多重主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送别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对亲情的思念,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李壁的《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毋丘厚卿三圣院即事》与王维的《送别》同以送别为主题,但李壁更注重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情谊表达,风格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艺术》
以上内容为对李壁《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毋丘厚卿三圣院即事》的全面解析,涵盖了诗歌的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