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小儿戏打春牛》

时间: 2025-01-27 03:20:42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缘蓑笠青篛。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看乐。

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意思解释

观小儿戏打春牛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小儿著鞭鞭土牛,
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
牧童缘蓑笠青篛。
今年土脉应雨膏,
去年不似今看乐。
儿闻年登喜不饥,
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
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
黄牛从此何时闲?


白话文翻译:

小孩们用鞭子打着土牛,
模仿着老人先打春牛的头。
黄牛有着黄蹄和白色的双角,
牧童则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手持青篛。
今年土地肥沃,正好需要雨水,
去年和今年的情况却大相径庭。
小孩听到年成好便欢喜不已,
而牛则因年成好而愁苦不堪。
麦穗看上去像是云中的扫帚,
稻米更是满斗如珠。
大田耕完了又去耕山,
难道黄牛从此就不再闲适?


注释:

  • 著鞭: 用鞭子抽打。
  • 土牛: 用泥土制成的牛,象征春季的开始。
  • 打春: 指农事活动开始的节气。
  • 应雨膏: 指今年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作。
  • 年登: 指年成好。
  • 麦穗即看云作帚: 比喻麦穗丰收的景象。
  • 大田耕尽却耕山: 指农民不断地耕作,劳作不息。

典故解析:

“打春”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农民在春天来临之际,以打春牛来象征开启新一年的农耕;“牛闻年登愁不肥”体现了农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牛虽然年成好,却因劳作辛苦而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写景、咏物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关注农民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正值农耕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儿童玩耍和农事活动,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机与繁忙,表现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诗歌鉴赏:

《观小儿戏打春牛》是杨万里的一首有趣且富有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中的小儿玩耍场景生动而形象,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对春天的期待。诗的开头通过描写小孩用鞭子打土牛,生动展现了春天的农事习俗,孩子们的游戏不仅是模仿,也是对农事的参与。在诗中,黄牛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乡村气息,牛的辛苦与农民的劳作相互交织,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对比了“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通过儿童的快乐与牛的愁苦,反映了农民在丰收与劳作之间的辛酸与无奈,传达了对劳动者命运的同情与关注。最后一句“大田耕尽却耕山”,不仅是对农村景象的写照,更像是在提醒人们不应忘记劳作的意义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诗中的意象如“麦穗”、“稻米”等,寓意丰收的希望与对未来的期待,也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儿著鞭鞭土牛: 小孩们用鞭子打着土制成的牛,象征着春天的开始。
  2. 学翁打春先打头: 他们模仿农夫,先打牛的头,说明春耕的开始。
  3. 黄牛黄蹄白双角: 描绘了黄牛的外貌,生动形象。
  4. 牧童缘蓑笠青篛: 牧童身穿蓑衣,手持青篛,展现出农田的画面。
  5. 今年土脉应雨膏: 今年的土壤丰腴,适合农作。
  6. 去年不似今看乐: 去年的情况与今年截然不同,表现出对丰收的期待。
  7. 儿闻年登喜不饥: 孩子们因年成好而欢喜,表现出天真。
  8. 牛闻年登愁不肥: 牛因年成好而劳作辛苦,愁苦无奈。
  9. 麦穗即看云作帚: 麦穗丰收,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喜悦。
  10. 稻米亦复珠盈斗: 稻米满斗如珠,表现出丰收的美好。
  11. 大田耕尽却耕山: 农田已经耕过,农民还要继续耕作。
  12. 黄牛从此何时闲: 难道牛从此就没有空闲的时候了?

修辞手法:

  • 比喻: “麦穗即看云作帚”将麦穗比作扫帚,形象生动。
  • 拟人: “牛闻年登愁不肥”,赋予牛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意。
  • 对仗: 全诗在结构上多有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儿童游戏与农田劳作,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农民的艰辛与希望,传达出对自然与劳动的敬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土牛: 象征春天的开始与农事的兴旺。
  • 黄牛: 代表农民的辛勤与劳作。
  • 麦穗: 象征丰收与希望。
  • 稻米: 代表粮食的富足。
  • 牧童、蓑笠: 体现农村的生活气息,表现出劳动的一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儿用什么打土牛?
    A. 木棒
    B. 鞭子
    C. 手
    答案: B

  2. 诗中谁因年成好而欢喜?
    A. 牛
    B. 小儿
    C. 牧童
    答案: B

  3. “大田耕尽却耕山”反映了什么?
    A. 农民无暇休息
    B. 农田丰收
    C. 牛的闲适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与杜甫《春望》: 两首诗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前者侧重于儿童的天真与农村的繁忙,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以上是对《观小儿戏打春牛》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