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诸店酒醉吟二首》

时间: 2025-02-04 16:11:52

饮酒定不醉,尝酒方有味。

清浊与醇醨,杂酌注愁肺。

偶尔遇真趣,颓然得佳寐。

醒人作醉语,语好终不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饮酒定不醉,尝酒方有味。
清浊与醇醨,杂酌注愁肺。
偶尔遇真趣,颓然得佳寐。
醒人作醉语,语好终不是。

白话文翻译

饮酒的时候,若不醉,酒的味道才会真正显现。清酒和浊酒、醇酒和次酒,混合在一起,倒入我的愁苦心头。偶尔遇到真正的乐趣,反而让我颓然入睡。清醒的人说醉话,哪怕说得再好,也终究不是醉话。

注释

  • 饮酒定不醉:喝酒的时候不一定会醉。
  • 尝酒方有味:真正品尝酒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酒的味道。
  • 清浊与醇醨:清酒和浑酒、醇酒和劣酒。
  • 杂酌注愁肺:混合饮酒,倾注愁苦于心。
  • 偶尔遇真趣:偶然遇到真正的乐趣。
  • 颓然得佳寐:感到无精打采,反而进入了美好的睡眠。
  • 醒人作醉语:清醒的人说出醉人的话。
  • 语好终不是:说得再好也不是醉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廷秀,号阮亭,晚号诚斋,江西人。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生活体验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表达了他对饮酒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在那个时代,酒不仅是娱乐的方式,也是一种社交手段,诗人通过酒来探讨生活的真谛和内心的愁苦。

诗歌鉴赏

《尝诸店酒醉吟二首》通过对饮酒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就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饮酒并不一定会醉,而是通过品尝才能真正感受到酒的味道。这种观点不仅引导读者思考饮酒的真谛,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独特理解。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清浊与醇醨”的对比,表达了生活中的复杂与矛盾。饮酒并非只是为了寻欢作乐,反而更多的是将内心的愁苦与烦恼倾注其中。此时的酒成为了情感的寄托,混合的酒意正如混杂的人生,充满了苦涩和复杂的情绪。

“偶尔遇真趣”一句,令人感受到一丝转机,偶尔的乐趣如同生活中的一缕阳光,使人倍感珍贵。随之而来的是“颓然得佳寐”,似乎暗示着在疲惫与困顿中,真正的乐趣可以带来暂时的解脱和安宁。最后一句“醒人作醉语”则深刻揭示了清醒与醉之间的微妙关系,清醒的人虽然可以说出醉人的话,但终究无法体会那种醉意带来的真实感受。

整首诗不仅是对饮酒的描写,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杨万里的才情与智慧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饮酒定不醉:强调饮酒的状态。
  2. 尝酒方有味:体会酒的真正味道。
  3. 清浊与醇醨:对比不同类型的酒。
  4. 杂酌注愁肺:混合饮酒,倾诉愁苦。
  5. 偶尔遇真趣:偶然的乐趣。
  6. 颓然得佳寐:疲惫中获得安眠。
  7. 醒人作醉语:清醒的人说出醉人的话。
  8. 语好终不是:清醒与醉的隔阂。

修辞手法

  • 对比:清酒与浊酒、醇酒与次酒的对比,展现生活的复杂性。
  • 隐喻:酒象征生活中的愁苦与快乐。
  • 反问:通过“语好终不是”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饮酒与人生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追求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代表内心的烦恼与困惑。
  • 乐趣:生活中偶然的快乐时光。
  • 睡眠:象征解脱与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饮酒定不醉”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

    • A. 酒一定会醉人
    • B. 饮酒不一定会醉
    • C. 酒的味道不重要
  2. 诗中提到的“清浊与醇醨”指的是什么?

    • A. 不同的饮酒方式
    • B. 不同类型的酒
    • C. 不同的饮酒场合
  3. “醒人作醉语”在诗中有什么深意?

    • A. 清醒的人能说醉人的话
    • B. 醉人说的话更有道理
    • C. 清醒与醉之间的隔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主题,表达了饮酒与人生的关系。
  • 杜甫《饮中八仙歌》:通过饮酒描绘人情世态,展现社会百态。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李白:两位诗人都以酒为题材,杨万里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洒脱。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