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寄薛郎中》
时间: 2025-01-10 23:06:08意思解释
雪中寄薛郎中
原文展示:
野禽未觉巢枝仄,稚子先忧径竹摧。
半夜忽明非月午,前庭旋释被春催。
碎花若入樽中去,清气应归笔底来。
深拥红炉听仙乐,忍教愁坐画寒灰。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雪天的情景,野鸟尚未察觉巢枝已经倾斜,孩子们却已经为竹子被摧折而忧愁。半夜时分,忽然明亮的光辉并非月亮,而是春天的催促在前庭释放。碎花仿佛要飘入酒樽,而清新的气息也应当回到我的笔端。坐在温暖的红炉旁,听着仙乐,心中却难以忍受这份因寒灰而生的忧愁。
注释:
- 野禽:野生的鸟类。
- 巢枝仄:巢的枝头倾斜。
- 稚子:小孩子。
- 径竹:小路旁的竹子。
- 被春催:被春天的气息推促。
- 碎花:零散的花瓣。
- 樽:酒樽。
- 清气:清新的气息。
- 红炉:温暖的炉火。
- 仙乐:美妙的音乐,常指神仙的乐曲。
- 画寒灰:指绘画中表现的寒冷灰色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方干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雪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描绘雪中的景象,诗人传达了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雪中寄薛郎中》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高远的诗作。诗中通过雪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微妙关系。开头两句描绘了野禽和孩子的情景,表现了自然中生命的脆弱与纯真,以及孩子们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则通过“半夜忽明非月午”这一奇特的意象,暗示春天的来临,打破了冬季的静谧,反映了一种生命的希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描绘了在温暖的红炉旁听仙乐的情景,然而内心却难以摆脱忧愁。这种矛盾的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层次分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禽未觉巢枝仄:描绘自然中的鸟儿,尚未察觉巢的安全受到威胁,象征无忧无虑的状态。
- 稚子先忧径竹摧:小孩子们对环境变化敏感,表现出对竹子的忧虑,暗示生活的脆弱。
- 半夜忽明非月午:夜间突然出现的光亮,暗示春天的气息,令人感受到生机的到来。
- 前庭旋释被春催:春天的气息在前庭释放,象征着生机的复苏。
- 碎花若入樽中去:花瓣飘散,似乎要融入酒樽,暗示生活的美好与享受。
- 清气应归笔底来:清新的气息应当回到写作中,表现出艺术创作中对自然的感悟。
- 深拥红炉听仙乐:坐在温暖的红炉旁,享受美妙的音乐,表现对生活的向往。
- 忍教愁坐画寒灰:尽管感受到温暖,内心却难以摆脱忧愁,形成情感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碎花若入樽中去”,将花瓣比喻成酒中的美好,表现生活的芬芳。
- 拟人:如“春催”,将春天拟人化,赋予其推动生命复苏的力量。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在美好与忧愁之间的复杂情感。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呈现出生命的脆弱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纯洁与孤寂。
- 野禽:表示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脆弱。
- 稚子:象征着纯真和对环境的敏感。
- 红炉:象征温暖与生活的美好。
- 仙乐:象征美好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稚子”指的是: A. 大人
B. 小孩子
C. 野禽
D. 老人 -
“半夜忽明非月午”中的“非月”意为: A. 不是月亮
B. 是月亮
C. 月亮的光亮
D. 月亮的影子 -
诗中“忍教愁坐画寒灰”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忧愁
C. 生气
D. 疲惫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描绘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春晓》 孟浩然: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vs. 《雪中寄薛郎中》
- 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雪中寄薛郎中》则更关注于对春天的期待和内心的忧愁。
-
《春晓》 vs. 《雪中寄薛郎中》
- 《春晓》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气息,而《雪中寄薛郎中》则在春天的来临中夹杂着对现实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干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