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欲适西村不果》

时间: 2025-04-28 13:43:42

雨歇无馀春,草木忽而长。

东风吹旷野,千里绿莽莽。

夕阳澹微明,命策赴幽赏。

徘徊石上坐,郁郁念畴曩。

子规叫重云,意散不复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晴欲适西村不果
作者:黎廷瑞 〔宋代〕

雨歇无馀春,草木忽而长。
东风吹旷野,千里绿莽莽。
夕阳澹微明,命策赴幽赏。
徘徊石上坐,郁郁念畴曩。
子规叫重云,意散不复往。

白话文翻译

春雨已歇,春天的余韵已无,草木突然间又开始茂盛生长。
东风吹拂着旷野,千里之内都是一片绿意盎然。
夕阳微微洒下光辉,我本打算去幽静的地方游赏。
我在石头上徘徊坐下,心中万分感慨,思念往日的时光。
杜鹃鸟在重云中啼叫,心情散乱,无法再回到过去。

注释

  • 无馀春:指春天已经结束,没有剩余的春意。
  • 忽而长:草木突然长得很快。
  • 旷野:广阔的野外。
  • 莽莽: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命策:原本打算。
  • 幽赏:幽静的地方游玩欣赏。
  • 郁郁:形容心中郁闷、沉重的心情。
  • 畴曩:往日的事情。
  • 子规:即杜鹃鸟,古时常用以寄托情感。
  • 重云:形容乌云密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廷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感,深受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因天气原因未能如愿前往西村游玩。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晚晴欲适西村不果》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个人情感的诗作。作品以春雨后的景色开篇,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状态。诗人在东风的吹拂下,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草木愈发茂盛,生机盎然。然而,诗人并未能如愿以偿前往西村游玩,心中不免生出惆怅。

夕阳的微光洒落在大地上,诗人本想在幽静的地方享受这一美好时光,但却因思念往昔而无法专心欣赏。这里的“徘徊石上坐”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惆怅,似乎在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却又无法回到那个时刻。

最后“子规叫重云”一句,杜鹃鸟的啼叫象征着离别与思念,重云则强调了诗人心情的沉重。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雨歇无馀春:春雨已经停止,春天的气息已然消散。
    2. 草木忽而长:草木在春雨后迅速生长,展现自然的生机。
    3. 东风吹旷野:东风吹过开阔的野地,描绘出辽阔的自然景象。
    4. 千里绿莽莽:形容草木繁茂,绿意盎然的壮观景象。
    5. 夕阳澹微明:夕阳的光辉微弱而柔和,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6. 命策赴幽赏:诗人原本打算前往幽静的地方游赏。
    7. 徘徊石上坐:在石头上徘徊坐下,表现出诗人的犹豫与思索。
    8. 郁郁念畴曩:心中感慨万千,思念过去的日子。
    9. 子规叫重云:杜鹃鸟的啼叫与重云交织,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10. 意散不复往:心情散乱,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的时光。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雨歇无馀春,草木忽而长”展示了自然的变化;“子规叫重云”用鸟鸣与天气结合,传达情感的沉重。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春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草木:代表自然的繁荣与生命力。
  • 东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推动。
  • 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子规:寄托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歇无馀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春天的结束感到惋惜
    C. 对雨的厌烦
    答案:B

  2. “子规叫重云”中“子规”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喜鹊
    答案:B

  3. 诗人为何未能如愿前往西村? A. 因为天气原因
    B. 因为心情沉重
    C. 因为没有时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加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孤独。
  • 杜甫《春望》:反映了战乱带来的伤痛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情感更加沉重与悲壮。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汇聚多位宋代诗人的经典作品,深入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与特点。
  • 《古典诗词鉴赏》:提供诗词鉴赏的理论与方法,帮助读者提高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