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巾山广轩次韩无咎韵》
时间: 2025-04-29 04:21: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铃斋逼仄未销忧,暇日聊为帢帻游。
乔木中间藏古寺,篮舆直上得名流。
岂无云水连孤屿,亦有山林望一州。
后日玉霄峰顶去,忆经行处为回头。
白话文翻译:
铃斋这间小屋狭窄,忧虑尚未消散,闲暇的日子里,姑且带着帽子出游。
高大的树木间隐藏着古老的寺庙,坐着篮舆直上去寻访名流。
难道没有云水相连的孤岛吗?也有山林可以俯瞰整个州域。
后日我将去玉霄峰的顶端,回想走过的地方,不禁回头。
注释:
- 铃斋:指一种小而幽静的书房或居所,意指环境狭小。
- 帢帻:帽子,一种遮阳或遮雨的用具。
- 篮舆: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类似于轿子,通常由人抬着。
- 孤屿:孤立的小岛。
- 山林:山中与树林,指自然景观。
- 玉霄峰:可能指某一著名的山峰,这里用作象征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贞,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及词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作者在某个闲暇日子的游览中,表达了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名流和古寺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闲适的语调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游玩的情景,展现了他内心的忧虑与对名流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铃斋逼仄”描绘了一个狭小的书房,暗示了作者的精神状态,忧虑尚未消去。而“暇日聊为帢帻游”则展现出一种自我调适的心态,闲暇之日,出游放松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乔木”和“古寺”,将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美。这里的古寺象征着历史与文化,而篮舆的上升则暗示了追求名声与理想的过程。诗中提到的“云水”和“山林”则进一步丰富了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开阔的心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往的回忆,尤其“忆经行处为回头”透露出对生命旅程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致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令人深思。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的探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艺术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铃斋逼仄未销忧:开篇即以狭小的环境引入,表明内心的郁结与忧愁。
- 暇日聊为帢帻游:转折至游玩的轻松心态,表露出自我调适的愿望。
- 乔木中间藏古寺:描绘自然环境中的人文景观,古寺象征着历史与智慧。
- 篮舆直上得名流:暗示追求名流的渴望,体现了对社会交往的向往。
- 岂无云水连孤屿:提出自然美的无限可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亦有山林望一州:展现了广阔的视野与胸怀,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后日玉霄峰顶去:展现未来的期待,象征追求目标的决心。
- 忆经行处为回头:表达对过往经历的怀念与思考,增添了一层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加了诗的深度。
- 对仗:如“云水连孤屿”和“山林望一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古寺、名流、山林等意象象征着文化、理想与自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它传达出一种在自然中寻找宁静与寄托的情感,反映了对名流与理想的渴望,构成了一幅和谐美的画面。
意象分析:
- 铃斋:象征内心的忧虑与反思。
- 古寺:代表历史与智慧的积淀。
- 篮舆:象征着社会交往与名声的追求。
- 云水: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美好。
- 山林: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铃斋逼仄”意指什么?
- A. 房间狭小
- B. 风景优美
- C. 诗人忧愁
- D. 以上都是
-
“篮舆”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交通工具
- B. 名声的追求
- C. 诗人的心情
- D. 自然的美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名流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表现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 《登高》:杜甫,展现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诗词对比:
- 曾几与王维:曾几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哲理与自然的关系。
- 曾几与李白:李白的诗豪放洒脱,而曾几则显得更加细腻与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