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锄草春愈茂,养草秋亦衰。不如两置之,荣悴渠有时。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锄草后,草木长得更加茂盛;而到了秋天照料草木,它们也会衰败。不如将两者并重,荣枯都有其时。
注释:
- 锄草:指拔除杂草,旨在让田地更为整洁,促进作物生长。
- 养草:指培育或照料草木,以期达到丰盛的效果。
- 荣悴:荣盛与衰败,指草木生长的不同阶段。
- 渠:这里指它们,代指草木。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春愈茂”和“秋亦衰”的描述,反映了自然规律与生命循环的哲理,类似于《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成就卓著。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盛世与衰落,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品风格豪放与细腻并存。
创作背景:
《杂兴》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自然与时光的深刻思考。诗中体现了他对草木生命的关注,象征着对人生变化的审视。
诗歌鉴赏:
陆游的《杂兴》是一首寓意深远的诗,虽短小,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草木生长与衰败的观察,传达了生命的周期性和自然规律。他以锄草与养草这两种行为为切入点,揭示了春秋两季草木的不同状态,表现出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既要重视生长的繁荣,也要接受衰败的必然。
诗中“锄草春愈茂,养草秋亦衰”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接下来一句“不如两置之,荣悴渠有时”,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指出了平衡的重要性,强调了生命中荣枯交替的自然法则。这种辩证关系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隐喻了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要有耐心,接受生命中的起起落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个老练诗人的深邃思考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锄草春愈茂:
- 出现了“锄草”,揭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强调了除去杂草后植物生长的繁茂。
-
养草秋亦衰:
- 在秋天,即使精心养护,草木依旧会衰败,映射出自然规律的无常。
-
不如两置之:
- 提出一个建议,强调两者的并重,暗示生命中的平衡。
-
荣悴渠有时:
- 指明荣枯有其时,深刻揭示了生命的规律,传达出一种顺应自然的智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锄草”与“养草”、“春”与“秋”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对比的力度。
- 隐喻:草木的生长与衰败隐喻了人生的起伏,表达了人生哲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生命与自然的规律,倡导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提示人们接受生命中的荣枯变化,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理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生命的繁荣。
- 秋:象征成熟与衰败,代表着生命的结束与反思。
- 草木:代表自然,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锄草”与“养草”分别指什么?
- A. 生长与衰败
- B. 除草与施肥
- C. 春天与秋天
- D. 观察与思考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自然的规律
- C. 人生的苦乐
- D. 乡村的美好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同样描写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秋夕》(杜甫):探讨秋天的意象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反映国家动乱中的个人感受,与陆游的忧国情怀相呼应。
- 《静夜思》(李白):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