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27 03:15:46意思解释
虞美人
作者: 佚名 〔唐代〕
原文展示: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
褫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
正三更抚骓欲下重相顾,艳态花无主。
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
恨茫茫。
白话文翻译:
帐篷内匆忙传来战事变更的消息,月光下的旌旗显得凌乱不堪。
褫去衣衫,推开枕头,心中感到离别的怅惘,远处的风传来楚地的歌声。
正是三更时分,抚摸着骓马,想要再次相顾,然而艳丽的花草无人欣赏。
手中握着的莲花瓣如同秋霜般冰冷,九泉之下归去的地方是仙乡,
内心的恨意无边无际。
注释:
- 帐中: 指军中的帐篷。
- 褫衣: 脱去衣服,这里暗示情感的脆弱。
- 楚歌声: 指楚地的哀歌,常用以表达离愁。
- 骓: 指一种马,常用以形容出行或战斗。
- 莲锷: 莲花的花瓣,这里象征着美好而易逝的事物。
- 九泉: 指阴间,也称为"九泉之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这首《虞美人》是唐代的一首古诗,作者佚名,具体身份无从考证。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战争时期,表现了在战乱中对离别和无奈的深切感受。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虞美人》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急迫与离别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渺茫感。诗的开头用“帐中草草军情变”引入,传达出战事紧急,情势的变化让人心生不安。接着,诗人通过夜晚的月光和乱舞的旌旗,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忧伤的氛围。在情感层面,诗人抒发了对离别的怅惘与失落,尤其是“褫衣推枕怆离情”,将离别之痛展露无遗。
“远风吹下楚歌声”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离愁别绪,楚歌的哀伤为情感渲染了更深的悲剧色彩。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叹,尤其是“艳态花无主”,暗示着美好事物的凋零与无人欣赏,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最后两句的“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表现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恨意,莲花的冰冷象征着美好的消逝,而“九泉”则体现了对死亡的思考,暗示着对生死、归属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帐中草草军情变:突显战事的急迫,草草一词带有匆忙、不安的感觉。
- 月下旌旗乱:月光照耀下的旌旗显得凌乱,象征着混乱的局面。
- 褫衣推枕怆离情:褪去衣物,推开枕头,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离愁。
- 远风吹下楚歌声:远方的风带来悲伤的楚歌,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悲痛。
- 正三更抚骓欲下重相顾:三更时分,诗人在思念与现实的纠葛中感到无能为力。
- 艳态花无主:美丽的花朵无人欣赏,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失落。
- 手中莲锷凛秋霜:莲花的花瓣如秋霜般冰冷,表现出对美好回忆的惋惜。
- 九泉归去是仙乡:死亡后归于九泉,暗含对生死无常的思考。
- 恨茫茫:内心的恨意无边无际,结束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与秋霜相比较,突显出离愁的凄凉。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加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无人欣赏的花草赋予了情感,使得失落的意境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愁别绪展开,通过描写战争、离别和对美好往事的追忆,表现了生死无常、感情脆弱的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惘。
意象分析:
- 帐篷:象征着战争的环境,体现了动乱与不安。
- 月光:代表着孤独与沉思,照亮了离别的情感。
- 楚歌:象征着哀愁,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莲花:美好而短暂,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易逝。
- 九泉:象征着死亡与归宿,表达了对生死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楚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离愁
C. 愤怒
D. 兴奋 -
诗中“帐中草草军情变”中的“草草”意思是?
A. 悠闲
B. 迅速
C. 忙乱
D. 淡然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的甜蜜
B. 生命的无常
C. 战争的胜利
D. 友情的长久
答案
- B. 离愁
- C. 忙乱
- B. 生命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离骚》(屈原):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
诗词对比:
- 《虞美人》 vs 《离骚》:两者都涉及离别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虞美人》更侧重于战乱中的个人情感,而《离骚》则更为宏大,关注的是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