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总得居士康乐亭韵》

时间: 2025-01-11 08:19:09

尚忆池塘梦阿连,当时此意惜无传。

薪车不障洪河决,乔木终随故国颠。

柳下煅工真得道,竹林酒友谩称贤。

先生义慨云天薄,千载参渠活句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尚忆池塘梦阿连,当时此意惜无传。
薪车不障洪河决,乔木终随故国颠。
柳下煅工真得道,竹林酒友谩称贤。
先生义慨云天薄,千载参渠活句禅。

白话文翻译:

我仍然记得在池塘边梦见阿连,那时对她的情意却没有人能够传达。
薪火和车马并没有阻碍洪水的决口,古老的乔木终究还是随故国的变迁而颠覆。
在柳树下,锻造工艺的人真正得到了道理,竹林中的酒友们却只是空口称赞贤良。
老师满怀义气感慨天地的薄情,千年流转,仍能参悟句子的禅意。

注释:

  • 阿连:可能是指作者心中某个理想或友人,象征着美好的追忆。
  • 薪车:指用薪火驱动的车,象征着炽热的情感或生活的奔波。
  • 洪河:指流域宽广的河流,隐喻历史的变迁和不可阻挡的自然力。
  • 乔木:指高大的树木,象征着根深叶茂的故乡或过去的影像。
  • 煅工:指在工艺上精湛的工匠,寓意对技艺的追求。
  • 云天薄:指天地间的情感淡薄,寓意对人生感慨的无奈。
  • 活句禅:指从句子中参悟禅理,强调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君房,号东皋,世称“东皋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作品以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常表现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时代背景是南宋面临外敌入侵以及社会动荡,诗人通过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提及“池塘梦阿连”,不仅勾起了诗人对美好过去的回忆,更映射出一种无奈与遗憾。接着通过“薪车不障洪河决”,描绘了自然力量的无情,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在“柳下煅工”和“竹林酒友”的描写中,诗人用工匠和酒友的形象展示了生活中的不同追求与理想,表达了对真正技艺与浮夸称赞的反思。最后几句“先生义慨云天薄”,则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以及对未来的思索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尚忆池塘梦阿连:回忆曾经的梦境,阿连象征着理想或心中的人。
  2. 当时此意惜无传:对那时情感的遗憾,没有人能理解和传递。
  3. 薪车不障洪河决:即使有生活的奔波,外部的阻碍也无法阻止历史的洪流。
  4. 乔木终随故国颠:故乡的古树也因时局而变迁,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5. 柳下煅工真得道:在柳树下的工匠,真正领悟了工艺的真谛。
  6. 竹林酒友谩称贤:竹林中的酒友,对彼此的赞美却显得空洞。
  7. 先生义慨云天薄:老师感慨天地的无情,抒发对现实的失望。
  8. 千载参渠活句禅:千年流转,仍能从句子中悟得禅理,强调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薪车”比作生活的奔波。
  • 对仗:如“柳下煅工”和“竹林酒友”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乔木”象征故乡的根基与情感。

主题思想:诗中蕴含着对故国的怀念、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着宁静、回忆与理想。
  • 薪车:象征着生活中的奔波与努力。
  • 洪河:代表着历史的力量与无情。
  • 乔木:象征着故乡与根基。
  • 柳下:代表着思考与理想的追求。
  • 竹林:象征着友谊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阿连”指的是: A. 诗人的友人
    B. 一种理想
    C. 随意的梦境
    D. 以上皆是

  2. “薪车不障洪河决”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历史的变迁无法阻挡
    B. 生活的忙碌阻碍了前行
    C. 自然力量的无情
    D. 以上皆是

  3. “柳下煅工真得道”中的“得道”意指: A. 领悟到人生真谛
    B. 掌握某种技艺
    C. 知道工匠的辛勤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D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
  • 元代诗人白朴的《天净沙·秋思》: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孝祥的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
    • 张孝祥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展现对故乡的深情,而李白则通过简单明了的意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两者虽主题相似,但风格迥异,前者更为细腻婉约,后者则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张孝祥诗文集》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总得居士康乐亭韵》的情感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