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郡楼雪霁》

时间: 2025-01-11 08:43:12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会稽郡楼雪霁
作者: 张继 〔唐代〕

江城昨夜雪如花,
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
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
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
湖山清映越人家。

白话文翻译:

昨夜江城的雪如花般纷飞,
郢州的客人在楼上共同眺望美景。
夏禹坛前依然聚集着雪花,
西施浦上更是沙尘飞舞。
帘子微微摇动,寒风透过,
抬头看初晴的景色斜斜落下。
几处微弱的光线仍旧不曾熄灭,
湖光山色清晰倒映着越人家园。

注释:

  • 郢客:指来自郢州的客人。
  • 夏禹坛:古代祭祀夏朝治水英雄大禹的坛子。
  • 西施浦:传说中美女西施的故乡,指的是西施所在的地方。
  • 帘栊:窗帘,指窗户的帘子。
  • 睥睨:形容目光向一边看,带有轻视的意味。
  • 微明:微弱的光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继,字孟坚,唐代诗人,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山水景致,情感细腻。其作品多描绘自然美景,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描写了雪后初晴的江城美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文历史的追思。

诗歌鉴赏:

《会稽郡楼雪霁》是一首描绘雪后江城美景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雪后清新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首联“江城昨夜雪如花”以形象的比喻描绘雪花如花般的美丽,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接着“郢客登楼齐望华”中,诗人将自己与他人的情感交织,表现出一种共赏美景的和谐氛围。

随后,诗人提到的“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则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表现出对古代名人和历史遗迹的钦佩。最后几句通过“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的描写,表现出雪后山水的清幽,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城昨夜雪如花:描绘了昨夜江城的雪飘落场景,形象生动。
  2. 郢客登楼齐望华:引入了其他游客,形成共赏的氛围。
  3. 夏禹坛前仍聚玉:提到大禹的坛,既有历史感,又赋予诗意。
  4. 西施浦上更飞沙:历史与现实交融,展现出人文情怀。
  5. 帘栊向晚寒风度:描写窗前的寒风,增添了一丝清冷之感。
  6. 睥睨初晴落景斜:初晴的景色斜斜落下,带有一种轻松的观察态度。
  7. 数处微明销不尽:微弱的光亮与自然景色形成对比,象征希望。
  8. 湖山清映越人家:湖光山色的清晰倒影,展现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如花”,形象生动。
  • 对仗:如“聚玉”、“飞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帘栊向晚寒风度”,赋予静物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后江城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展现了宁静、和谐的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美好,寓意自然的宁静。
  • :代表美丽、短暂,暗示事物的易逝。
  • 湖山: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反映人居环境的清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郢客”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客人? A. 江城
    B. 郢州
    C. 越地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夏禹坛”是用来祭祀谁的? A. 李白
    B. 大禹
    C. 西施
    答案:B

  3. “数处微明销不尽”的意思是? A. 光线消失了
    B. 光线依然存在
    C. 光线很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张继的《会稽郡楼雪霁》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继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杜甫则多了几分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