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怀(一作陆沈诗,题作上礼部杨侍郎)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的调子与当今的人格格不入,内心却与那些心境宁静的人进行交流。在帝城生活了一年,却从来没有见过五侯的门。
注释
- 调:指音调、风格,这里指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 时人:当代的人,指当时社会上的人们。
- 静者:内心宁静的人,这里指那些不追逐名利的人。
- 帝城:指长安,唐朝的都城。
- 五侯门:指五位侯爵的家门,象征权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唐代诗人,生平不详,知名于其诗作,尤其以《枫桥夜泊》而闻名。他的诗风往往表现出淡淡的忧伤与对社会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风气向上,士人追求功名利禄。然而,张继的内心却与时人背道而驰,反映出他对名利的淡漠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感怀》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首句“调与时人背”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他感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显示出一种孤独感。接着“心将静者论”进一步阐述了他内心的追求,他希望能够与那些内心宁静的人交流,探讨人生的真谛。
第二句“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则展现了诗人在繁华的帝城中,虽然身处权贵之地,却与那些显赫一时的人物毫无交集,体现了他对权力和名利的漠然。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极具深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清晰地展现出唐代士人对功名利禄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调与时人背:诗人感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当代人相违背,表达出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孤独感。
- 心将静者论:诗人向往能够与内心宁静的人进行交流,探讨生活的意义。
- 终年帝城里:诗人在长安生活了一年,身处繁华之地。
- 不识五侯门:尽管身处权贵之地,却与权贵毫无交往,表现出诗人对权力的冷淡。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诗人的内心与当今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其孤独。
- 隐喻:五侯门象征着权贵和名利,诗人对此的无视体现了他对世俗的淡漠。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出唐代士人的思想境界与社会心态。
意象分析
- “帝城”:象征着繁华与权贵的中心,反映出诗人的孤独。
- “五侯门”:象征世俗的权力与荣华,诗人却对此无感,表现出对名利的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调与时人背”意味着什么?
- A. 与当代人相同
- B. 与当代人相违
- C. 与古人相同
- D. 无关
-
“五侯门”象征什么?
- A. 普通百姓
- B. 权贵与名利
- C. 自然风光
- D. 书籍与知识
-
诗人期望与哪些人交流?
- A. 有权势的人
- B. 内心宁静的人
- C. 诗人朋友
- D. 商人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枫桥夜泊》(张继):同样表现孤独与思考。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感怀》与《静夜思》:
- 都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风格上,《感怀》更侧重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而《静夜思》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