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秋日别故友》

时间: 2025-01-27 04:05:59

相见又相别,大江秋水深。

悲欢一世事,去住两乡心。

淅沥篱下叶,凄清阶上琴。

独随孤棹去,何处更同衾。

意思解释

杭州秋日别故友

原文展示

相见又相别,大江秋水深。
悲欢一世事,去住两乡心。
淅沥篱下叶,凄清阶上琴。
独随孤棹去,何处更同衾。

白话文翻译

再次相见又要分别,滔滔江水在秋日里显得深邃。
悲欢离合都是人生的常事,心中牵挂的却是两地的家乡。
篱笆下的树叶淅淅沥沥地落下,台阶上的琴声显得凄凉。
我独自一人乘着孤舟而去,何处还能再与君同枕共眠?

注释

字词注释:

  • 相见:再次见面。
  • 相别:分别,告别。
  • 大江:指长江,象征着宽广与深远。
  • 秋水:秋天的水,象征着深沉与冷清。
  • 悲欢:悲伤与欢乐。
  • 一世事:一生的事情。
  • 去住:离开与停留。
  • 乡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淅沥:形容细雨或树叶落下的声音。
  • 凄清:清冷而凄凉。
  • 孤棹:孤独的船桨,象征孤独的行旅。
  • 同衾:共用一床被子,象征亲密关系。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悲欢一世事”,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往的感慨,类似于古代文人对人生哲学的探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长孙佐辅,唐代诗人,字景阳,出身于官宦家庭。诗风清新脱俗,作品多描写山水和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杭州秋日,正值作者与故友重聚之际,因离别而产生的感伤情绪流露在诗中。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江水和秋日的萧瑟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与故友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开篇以“相见又相别”点明了主题,既有重逢的喜悦,又有离别的伤感,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悲欢一世事”则引入人生的哲理,感叹人生如梦,离合悲欢皆是常态,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接下来的描写更为细腻,篱下落叶的声音和阶上的琴声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无奈。最后一句“何处更同衾”则以孤舟的意象结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成功,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情感的深刻表达,令人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秋日的江边,体会着诗人内心的波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相见又相别:重逢之后又要分别,情感的波动已然开始。
  2. 大江秋水深:江水在秋天显得更加深邃,象征着离别的沉重。
  3. 悲欢一世事:人生的悲喜离合都是常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 去住两乡心:对两个地方的牵挂,反映了乡愁的复杂。
  5. 淅沥篱下叶:形象描绘秋天的落叶,传达出凄凉的气氛。
  6. 凄清阶上琴:琴声的凄清与孤独的情感相结合。
  7. 独随孤棹去:乘着孤舟离去,象征着孤独的旅程。
  8. 何处更同衾:对于未来再无重聚的渴望,充满了无奈与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相见又相别,大江秋水深”,形成节奏感。
  • 拟人:将“秋水”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意象:篱下的叶子、阶上的琴,均是情感的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和对友谊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谊深切的思念,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深邃与情感的波动。
  • 秋天:代表着凋零与离别。
  • 篱下叶:细腻的自然描写,体现孤独感。
  • 琴声:音乐的凄凉与思念。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视觉与听觉体验,也传达了深层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友谊与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相见又相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无奈
    D. 以上皆是

  2. “大江秋水深”中的“大江”指的是哪个河流? A. 黄河
    B. 长江
    C. 珠江
    D. 淮河

  3. 诗中体现了对友谊的哪种情感? A. 珍惜
    B. 忘却
    C. 轻视
    D. 疏远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写离别与友情。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长孙佐辅的《杭州秋日别故友》与王维的《送别》均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但前者更注重秋日的景象描写,而后者则多了几分直接的情感宣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