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书怀》

时间: 2025-01-27 03:09:45

村舍独愁人,寒窗坐一灯。

馀生同短烛,世态更春冰。

避地思何往?

低头愧未能。

长怀无限恨,不觉泪沾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夜书怀
作者:李瀚 〔唐代〕

村舍独愁人,寒窗坐一灯。
馀生同短烛,世态更春冰。
避地思何往?低头愧未能。
长怀无限恨,不觉泪沾巾。

白话文翻译

在村庄的小屋里,独自感到忧愁,寒冷的窗前只坐着一盏灯。
余生就像那短暂的蜡烛,世间的变化像春天的冰一样冷。
我躲避在这里,思绪却不知该往何处去,低下头来心中愧疚未能实现。
心中怀有无尽的遗憾,不觉间泪水沾湿了手巾。

注释

字词注释

  1. 独愁人:独自忧愁的人。
  2. 寒窗:寒冷的窗户,象征孤寂。
  3. 短烛:比喻生命短暂。
  4. 世态:社会的风气和人情冷暖。
  5. 春冰:春天的冰,暗指脆弱、易变的世态。
  6. 避地:躲避的地方。
  7. 愧未能:感到愧疚,因为未能达到理想。
  8. 泪沾巾:眼泪沾湿了手巾,表现悲伤。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常见于唐诗,尤其是表现孤独与失落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瀚,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因其诗歌作品中常流露出感伤、孤独的情感而受到后人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夜,诗人身处村舍,感受到孤独和悲伤,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理想未能实现的自责。

诗歌鉴赏

《春夜书怀》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孤独与无奈。开篇“村舍独愁人,寒窗坐一灯”,描绘出诗人寂寥的环境,灯光的微弱映衬出他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馀生同短烛”,将生命的短暂与蜡烛的脆弱联系在一起,显示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世态更春冰”,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变迁的冷漠和无情的感受,春天的冰象征着人情的冷漠与脆弱。

“避地思何往?”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低头愧疚的“愧未能”则是对自己理想未能实现的深刻反思。最后以“长怀无限恨,不觉泪沾巾”收尾,情感达到了高潮,透出无尽的遗憾与哀伤,令人动容。

整首诗以清淡的语言传达出浓厚的情感,表现了唐代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落,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困境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村舍独愁人:在村庄的小屋里,独自感到忧愁。
  2. 寒窗坐一灯:在寒冷的窗前,只有一盏灯伴随着我。
  3. 馀生同短烛:我的余生就像这短暂的蜡烛一样。
  4. 世态更春冰:世间的变化如同春天的冰一样冷漠。
  5. 避地思何往?:我躲避在这里,却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6. 低头愧未能:低下头来,感到未能实现理想而愧疚。
  7. 长怀无限恨:心中怀有无尽的遗憾。
  8. 不觉泪沾巾:不知不觉间泪水沾湿了手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短烛,表达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 对仗:如“寒窗坐一灯”和“世态更春冰”,增强了诗歌的对称美。
  • 意象:灯、蜡烛、春冰等意象,均承载了孤独、脆弱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失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村舍:象征着孤独和隔绝。
  2. 寒窗:体现了冷清与心情的沉重。
  3. 短烛:暗示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4. 春冰:象征世态的冷漠与无情。
  5. 泪沾巾:表现悲伤与无法自已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窗坐一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欢乐

  2. “余生同短烛”中“短烛”比喻了什么?
    A. 长久的生命
    B. 短暂的生命
    C. 快乐的时光

  3.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无所谓
    C. 悲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同样表现孤独与自然的诗作。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思乡之情与孤独。

诗词对比
对比李瀚的《春夜书怀》和王维的《鸟鸣涧》,两者皆描绘了孤独与思考,但李瀚更加沉重、感伤,而王维则透出自然的宁静与淡然。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孤独的诗人:李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