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时间: 2025-02-04 15:34:22

肃在于方寸,高高已嘿知。

端能令雨若,焉敢诿天时。

此念渊冰凛,其机影响随。

宝薰一队起,银竹四檐垂。

有物皆膏润,无民更怨咨。

谆谆书喜闵,麟笔寓箴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肃在于方寸,高高已嘿知。
端能令雨若,焉敢诿天时。
此念渊冰凛,其机影响随。
宝薰一队起,银竹四檐垂。
有物皆膏润,无民更怨咨。
谆谆书喜闵,麟笔寓箴规。

白话文翻译

在这片小小的天地中,肃穆的氛围已经深入人心。
能够让雨水如愿而至,怎敢怨天尤人呢?
这种想法如同深渊中的冰冷,影响着一切随之而来。
香气四溢,宝贵的气息如同队伍一般升起,
银白色的竹子在屋檐下低垂。
所有的事物都被滋润,无人再对生活抱怨。
我在这里写下喜悦的书信,字里行间寓意深远。

注释

  • :指一种严肃、庄重的气氛。
  • 高高已嘿知:指在这种环境中,心中已然明白。
  • 诿:推诿、推卸责任。
  • 渊冰凛:形容心中念头如同深渊中的冰冷,意指深刻而清晰。
  • 宝薰:比喻高贵的香气。
  • 麟笔:指高贵的笔,寓意写作的高雅和重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静庵,宋代诗人,生于1167年,卒于1230年。他在文学上以诗、词、文著称,风格豪放,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常表现对生活的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他的草堂中,旨在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环境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自然意象的诗。在诗中,作者通过描绘竹溪的景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开篇即以“肃在于方寸”引入,强调了内心的庄重与沉静。接下来的“高高已嘿知”,则表明作者对周遭环境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端能令雨若,焉敢诿天时”,显示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自然,诗人不愿推卸责任,反而要主动适应,体现出一种人生哲学的思考。

“宝薰一队起,银竹四檐垂”这两句诗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竹子如同银色的帷幕,渗透出一种宁静与幽雅的气氛。最后两句“有物皆膏润,无民更怨咨”,则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对人情的关怀,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温暖的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而细腻,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出刘克庄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肃在于方寸:内心的庄重与宁静在小小的天地中显现。
  2. 高高已嘿知:对周围环境的深刻理解,显示出内心的明亮与清晰。
  3. 端能令雨若:强调自然规律,能够使雨水来临。
  4. 焉敢诿天时:表示不敢推诿天意,展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5. 此念渊冰凛:心中的思考如同深渊中的冰冷,影响深远。
  6. 宝薰一队起:形容高贵而芬芳的气息如同队伍般升起。
  7. 银竹四檐垂:描绘竹子的优雅姿态,渗透出宁静的氛围。
  8. 有物皆膏润:一切事物都得到滋润,体现自然的富饶。
  9. 无民更怨咨:没有人再对生活感到怨恨,表现出诗人的关怀。
  10. 谆谆书喜闵:用心书写喜悦的信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11. 麟笔寓箴规:用高贵的笔书写深远的教诲,体现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薰”比喻高贵的气息,体现诗中的优雅。
  • 拟人:如“银竹四檐垂”,赋予竹子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中,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情的关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代表自然的优雅。
  • :象征滋润与丰饶,代表生命的源泉。
  • 宝薰:象征高贵与优雅,表现出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肃在于方寸”是什么意思? a) 意思是内心的庄重
    b) 意思是外在的环境
    c) 意思是对自然的感悟

  2. 诗中的“宝薰”指的是什么? a) 普通的香气
    b) 高贵的香气
    c) 不好的气味

  3. 诗人对生活持什么态度? a) 消极怨恨
    b) 积极向上
    c) 无所谓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竹溪直院》与王维的《竹里馆》都描绘了竹子的意象,但刘克庄更注重对生活哲学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