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七章 其五》

时间: 2025-01-22 12:01:41

从别后,风雨马声嘶。

花事已随春意尽,秋心唯有夜灯知。

长是梦依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江南七章 其五
从别后,风雨马声嘶。
花事已随春意尽,
秋心唯有夜灯知。
长是梦依依。

白话文翻译

自从分别之后,风雨中马的嘶鸣声显得格外悲凉。花事已经随着春天的气息而结束,只有秋天的心情,夜晚的灯光能够明白。总是在梦里,依依不舍。

注释

  • 从别后:自从分别之后。
  • 风雨马声嘶:风雨中马的嘶鸣声,形容悲凉的氛围。
  • 花事:指花的盛开和凋谢,象征春天的美好。
  • 秋心:秋天的心情,感慨季节的变迁。
  • 夜灯:夜晚的灯光,象征孤独与思念。
  • 长是梦依依:常常在梦中,依依不舍。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花事”与“春意”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春花秋月的意象,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三苏(1875年-1941年),原名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诗词,风格多变,兼具古典与现代的元素。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作者经历了离别与重聚的情感波折后,表现出对逝去春光的追忆与对秋夜孤独的思考。这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及个人的感情经历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风雨马声嘶”的意象,传达出离别的痛苦与孤独的心情。作者以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情感,风雨不仅仅是气候的变化,更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不确定。接着“花事已随春意尽”一句,显示出春天的美好已成过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这种哀伤的情绪在“秋心唯有夜灯知”中得到升华,夜灯的孤独与温暖,象征着内心的惆怅与思索,只有它能理解那份孤独的秋心。最后一句“长是梦依依”,则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整体而言,诗通过自然意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离别后的思考与感慨,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艺术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别后,风雨马声嘶:分别后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悲凉,风雨中的马声显得凄凉。
  • 花事已随春意尽:春天的花开花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结束,流露出对春的怀念。
  • 秋心唯有夜灯知:秋天的孤独,只有夜晚的灯光能理解内心的愁苦。
  • 长是梦依依:在梦中对往昔的执念与不舍,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把心情比作秋天,借助自然景象展现内心感受。
  • 拟人:夜灯被赋予了理解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感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艰难与不安,推动情绪发展。
  • 马声:传达孤独感与悲伤。
  • 花事: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短暂,暗示生命的脆弱。
  • 夜灯:象征孤独的陪伴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雨马声嘶”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凉
    C. 无聊
    D. 兴奋

  2. “花事已随春意尽”中“花事”指的是什么? A. 花的盛开
    B. 花的凋谢
    C. 花的种类
    D. A和B均是

  3. “秋心唯有夜灯知”中“夜灯”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快乐
    D. 伤痛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津》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
  • 《月下独酌》 by 李白:在孤独中找到自我安慰,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技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