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时间: 2025-04-27 14:46:1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摸鱼儿
作者: 吴潜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满园林瘦红肥绿,休休春事无几。
杜鹃唤起三更梦,窗外露澄风细。
浑不寐。但目看一帘夜月移花未。
推衾自起。念岁月如流,容颜不驻,镜里留无计。
人间事。休说贱贫富贵。
天公长把人戏。萧裴曹郭今何在,空有旧闻千纸。
君谩试。数青史荣名,到底三无二。
浮生似寄。争似得江湖,烟蓑雨笠,不被蜗蝇系。
白话文翻译:
满园的春色中,红花绿叶交错,然而春天的光景已经不多。
杜鹃声唤醒了我三更的梦,窗外露水清澈,微风轻拂。
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只好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月光,映照着花影。
我起身推开被子,心中感慨岁月流逝,容颜不再,镜中映出的自己无计可施。
人世间的事,何必去谈论贫富贵贱?
上天总是把人当作木偶来戏弄。萧、裴、曹、郭等人如今何在?
只留下千纸旧闻。
你何必去尝试?计数历史上的荣名,最终不过三无二。
浮生如寄,何不追求江湖的生活,穿着烟蓑雨笠,不被世俗牵绊。
注释:
- 瘦红肥绿:形容花草的颜色,红花与绿叶交错,意在描绘春天的景象。
- 杜鹃:一种鸟,声声啼叫,唤起思绪。
- 浑不寐:完全无法入睡。
- 岁月如流:时间流逝如流水,感叹时光的无情。
- 三无二:指的是许多名声最终只留下了很少的被记住。
典故解析:
- 萧裴曹郭:指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如萧统、裴松之、曹植、郭沫若等,强调时光流逝,人物已不复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以其精妙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擅长描绘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春季,诗人因感时伤怀,反映了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摸鱼儿》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词作,诗人在描绘春景的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满园林瘦红肥绿”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却又紧接着“休休春事无几”,暗示时光的短暂与珍贵。接下来,杜鹃的啼鸣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梦境,展现出一种惆怅与孤寂。夜深人静,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面对月光与花影,感受着岁月的流逝与容颜的衰老。
诗中多次提到“人间事”,反映了对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思考,诗人对贫富贵贱的淡然态度让人深思。他质疑名声的价值,指出历史上的许多英雄最终被遗忘,表现出对名利的无奈与超脱。结尾处,诗人更是以“浮生似寄”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渴望追求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体现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摸鱼儿》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园林瘦红肥绿:描绘春天的花园,红花绿叶相间,充满生机。
- 休休春事无几:春天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令人感伤。
- 杜鹃唤起三更梦:杜鹃的鸣叫唤醒了诗人的梦想与思绪。
- 窗外露澄风细:窗外的露水清澈,微风轻柔,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浑不寐:失眠,反映内心的烦恼。
- 念岁月如流,容颜不驻:感叹时间如流水般不复返,容颜也随之消逝。
- 人间事:引入对人世间事物的思考,表现出对社会的无奈。
- 天公长把人戏:讽刺上天如同戏弄人间,强调命运的无常。
- 空有旧闻千纸:指历史上曾经的名声如今已成往事。
- 君谩试:质疑追求名声的价值,强调名利的虚无。
- 浮生似寄:感叹人生短暂,像寄居一样。
- 争似得江湖:呼唤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强调心灵的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生,增强了感慨的程度。
- 拟人:将天公形象化,表现出对命运的控诉。
- 对仗:如“瘦红肥绿”,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追求自由与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通过春景的描绘,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春天的到来,也代表着对过去的怀念。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索,暗示内心的孤独。
- 江湖: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映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愉悦 B) 感叹 C) 忽视
-
诗中提到的“浮生似寄”意指: A) 生活的繁华 B) 人生的短暂 C) 事业的成功
-
诗中“萧裴曹郭”指的是: A) 现代名人 B) 历史文人 C) 诗词风格
答案:
- B) 感叹
- B) 人生的短暂
- B) 历史文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摸鱼儿》与《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摸鱼儿》更侧重于社会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如梦令》则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