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刘学谕》

时间: 2025-01-11 17:53:24

少游乡校至华颠,常以齑盐养浩然。

科举法行无誉士,丘园礼废有遗贤。

刘贲下第人称屈,李汉编文后必传。

闻道诸郎皆秀孝,拂云华表看它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刘学谕
——刘克庄

少游乡校至华颠,
常以齑盐养浩然。
科举法行无誉士,
丘园礼废有遗贤。
刘贲下第人称屈,
李汉编文后必传。
闻道诸郎皆秀孝,
拂云华表看它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刘学谕的怀念和哀悼。诗中提到,年轻时在乡校学习的他,常用简单的食物来养活自己的志向。科举制度下,优秀的人才未能得到应有的赞誉,而传统的礼仪与学问却逐渐被忽视。刘学谕虽然落榜,但仍受到人们的尊重;李汉的文采必将被后人传颂。听说他的同伴们都是出色的孝子,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年,能在云端的华表上再见到他。

注释

  • 少游:指年轻时期或少年游学。
  • 华颠:指华山的山顶,象征高远的志向。
  • 齑盐:指简单的食物,象征艰苦的生活。
  • 浩然:指浩然正气,象征崇高的理想。
  • 科举法:指古代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制度。
  • 丘园:指学术之园,象征传统的学问与礼节。
  • 刘贲:指刘学谕,诗中的主人公。
  • 下第:落榜,未能通过考试。
  • 秀孝:指优秀的孝子,强调道德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隆,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风格豪放,语言质朴,常用古典典故。

创作背景

《挽刘学谕》是刘克庄为悼念朋友刘学谕而作,表达了对其才华和人格的敬重。刘学谕因科举失利而未能被社会认可,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无视及对传统文化的忧虑。

诗歌鉴赏

《挽刘学谕》是一首深具情感的悼诗,诗人通过对刘学谕生前情况的描绘,展现了对其才华的惋惜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诗的开头通过“少游乡校至华颠”描绘了刘学谕的求学经历,体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接下来,通过“科举法行无誉士”和“丘园礼废有遗贤”,诗人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古代礼仪的怀念,反映了知识与道德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化。

在提到“刘贲下第人称屈,李汉编文后必传”时,诗人用刘学谕落榜的经历与李汉的成就形成对比,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无奈。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刘学谕的才华,更加深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最后一句“闻道诸郎皆秀孝,拂云华表看它年”,则展现了一种对未来的期望,即使在悲痛之中,仍然期待着才华横溢的人能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认可。这首诗以深厚的情感和清晰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困境与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游乡校至华颠:回忆刘学谕的求学经历,从乡村学校到达高峰,显示了他求知的决心。
  2. 常以齑盐养浩然:以艰苦的生活来滋养高尚的志向,表现出他的人格与追求。
  3. 科举法行无誉士:科举制度的推行并没有使得有才华的人获得应有的赞誉,反映社会的弊端。
  4. 丘园礼废有遗贤:传统的学问和礼仪被忽视,优秀的人才也因此被埋没。
  5. 刘贲下第人称屈:尽管刘学谕落榜,但依然受到世人的尊重,显示其非凡的才华。
  6. 李汉编文后必传:李汉的文才必将被后人传颂,形成鲜明对比。
  7. 闻道诸郎皆秀孝:听说刘学谕的同伴们都是优秀的孝子,显示其良好的道德。
  8. 拂云华表看它年:期待未来能在高处再见到刘学谕,充满对未来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少游乡校”与“拂云华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齑盐”比喻简朴的生活,强调志向。
  • 夸张: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极端对比,突出社会的不公。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刘学谕的怀念,揭示了科举制度下人才被埋没的现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显示出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校:象征传统的教育方式,反映出求知的渴望。
  • 华颠:象征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的高峰。
  • 齑盐:象征艰辛与简朴的生活。
  • 丘园:象征传统的学问与文化遗产。
  • 秀孝:象征道德与品德,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学谕的求学经历从哪到哪?

    • A. 从华颠到乡校
    • B. 从乡校到华颠
    • C. 从村庄到城市
  2. 诗中提到的“科举法行无誉士”的意思是?

    • A. 科举制度非常成功
    • B. 优秀的人才得不到认可
    • C. 所有人都能通过考试
  3. “闻道诸郎皆秀孝”中的“秀孝”指的是什么?

    • A. 聪明的学生
    • B. 优秀的孝子
    • C. 有名的学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自然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 《静夜思》: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而《挽刘学谕》则侧重于对人才的惋惜与社会的批判。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概论》
  • 《古典文学中的文化与精神》

以上是对《挽刘学谕》的详细解析与欣赏,希望能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