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时间: 2025-01-09 02:3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午杵谁敲臼,山童髻两髽。
偶因声隔竹,不觉意思茶。
北牖沉沉静,南墙故故遮。
微闻孤杵响,初试一旗斜。
门掩王猷宅,泉甘陆羽家。
搜肠搅文字,毋乃太清耶。
白话文翻译
谁在午时敲打着臼呢?是山中的小童,梳着两个髻。
偶尔听到声响从竹林传来,不觉中就想到了喝茶。
北窗外的景色静谧沉沉,南墙的影子恍惚遮挡。
隐约听到孤零零的杵声,初次尝试斜着旗帜。
门关着王猷的宅邸,泉水甘甜如陆羽的家。
我在搜肠刮肚写文字,难道这太过清淡了吗?
注释
- 杵:用来捣东西的工具。
- 臼:用于捣谷物的器具。
- 山童:山中的小孩。
- 髻:发髻,古代女子的发型。
- 意思茶:指喝茶的意境。
- 北牖、南墙:窗户和墙壁,指代环境。
- 王猷:王猷是指王羲之,著名书法家。
- 陆羽:陆羽是著名的茶学家,著作《茶经》。
- 搜肠搅文字:形容思索写作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诗人,以擅长诗词而著称。他的作品常体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并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隐居田园之际,表达了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在闲暇之中对茶文化的思考。诗作中渗透着浓厚的隐逸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诗人身处于竹林之中,周围的自然声响与茶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开头两句通过“杵”和“臼”的描写,引入了乡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田园的朴实与宁静。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茶的向往与思考,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中“北牖沉沉静,南墙故故遮”展示了诗人对环境的感知,北窗的静谧与南墙的遮挡,营造出一种内心的安宁。最后两句则通过隐喻和典故的引用,表现出诗人对文化的追求与个人创作的思考,使整首诗在静谧中带有一丝哲思,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文化的反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午杵谁敲臼:点明时间(午时)与活动(敲打),引发对乡村生活的联想。
- 山童髻两髽:描写了山中的小孩,增加了生动的乡土气息。
- 偶因声隔竹:声音透过竹林而来,突出竹林的隔音效果。
- 不觉意思茶:因声而生茶的意念,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
- 北牖沉沉静:北窗外的静谧,暗示内心的平和。
- 南墙故故遮:墙的遮挡营造出一种私人空间的感觉。
- 微闻孤杵响:隐约听到杵声,象征着乡村生活的节奏。
- 初试一旗斜:尝试写作,象征着诗人创作的探索。
- 门掩王猷宅:提到名人王羲之,暗示文化的传承。
- 泉甘陆羽家:泉水的甘甜指向陆羽的茶文化。
- 搜肠搅文字:形容思索写作的艰难。
- 毋乃太清耶:反思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清淡风格的自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杵声”与“茶”联系,暗示生活的乐趣。
- 拟人:将竹林与声音结合,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例如“北牖沉沉静,南墙故故遮”,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午后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思考,渗透着隐逸的情怀与对创作的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杵声:象征乡村生活的真实与简单。
- 茶:代表了文化与内心的宁静。
- 竹林:象征自然的幽静与诗人内心的平和。
- 泉水:象征甘甜与清新,暗示高雅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童”指的是: A. 山中的小动物
B. 山中的小孩
C. 山中的植物 -
诗句“微闻孤杵响”中的“孤杵”是指: A. 一种乐器
B. 一种工具
C. 一种植物 -
“泉甘陆羽家”中的陆羽指的是: A. 著名书法家
B. 著名茶学家
C. 著名画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王维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刘克庄更关注于日常生活的细节,而王维则在意境的营造上更为突出。两者都体现了隐逸的情怀,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