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词三首》

时间: 2025-04-27 19:54:05

特地飞来有意,等闲却去无情。

若比迩来时态,秪应时态犹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花词三首 李廌 〔宋代〕

特地飞来有意,等闲却去无情。 若比迩来时态,秪应时态犹轻。

白话文翻译:

特意飞来显得有情,随意离去却显无情。 如果与近来的态度相比,只是近来的态度更为轻浮。

注释:

  • 特地:特意,故意。
  • 等闲:随意,不经意。
  • 迩来:近来。
  • 秪:只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公度,号鹤林,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杨花词三首》是他在观察杨花飘落时的感慨之作,通过杨花的飘落来隐喻人事的无常和情感的变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春末夏初的季节,作者看到杨花随风飘落的景象,感慨于杨花的飘忽不定和人事的无常,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杨花的飘落来隐喻人事的无常和情感的变迁。首句“特地飞来有意”,描绘了杨花似乎有意地飞来,显得有情;而次句“等闲却去无情”,则表达了杨花随意地离去,显得无情。这种对比突出了杨花的飘忽不定,也反映了人事的无常。后两句“若比迩来时态,秪应时态犹轻”,进一步以杨花的时态来比喻人的情感变化,指出近来的态度更为轻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杨花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特地飞来有意”,通过“特地”和“有意”两个词,描绘了杨花似乎有意地飞来,显得有情。
  • 次句“等闲却去无情”,用“等闲”和“无情”两个词,表达了杨花随意地离去,显得无情。
  • 后两句“若比迩来时态,秪应时态犹轻”,通过“若比”和“秪应”两个词,进一步以杨花的时态来比喻人的情感变化,指出近来的态度更为轻浮。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有意”和“无情”的对比,突出了杨花的飘忽不定。
  • 比喻:以杨花的时态来比喻人的情感变化,增强了诗的意象和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杨花的飘落来隐喻人事的无常和情感的变迁,传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意象分析:

  • 杨花: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杨花的飘落象征着人事的无常和情感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特地飞来有意”中的“特地”是什么意思? A. 特意 B. 特别 C. 特殊
  2. 诗中“等闲却去无情”中的“等闲”是什么意思? A. 等待 B. 随意 C. 平常
  3. 诗中“若比迩来时态”中的“迩来”是什么意思? A. 远来 B. 近来 C. 从来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首词也以杨花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杨花的深情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廌的《杨花词三首》与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都以杨花为题材,但李廌的诗更注重对杨花飘落的描绘,而苏轼的词则更注重对杨花的深情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苏轼词选》:收录了苏轼的词作,可以与李廌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