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出池上》
时间: 2025-01-27 05:13:0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晚出池上
作者: 甘复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遥岭散夕雨,掩书游方塘。
栖鸟喧幽林,檐蛛引丝长。
木杪微风度,飒然生早凉。
沿流弄潺湲,倚竹听琳琅。
丘园信为乐,圭组永相忘。
落景送遐瞩,畅怀寓清觞。
但得写心素,焉知两鬓苍。
白话文翻译:
远山上洒下夕阳的雨,遮掩了我的书籍,我在方塘边游览。
栖息的鸟儿在幽静的树林中喧闹,檐下的蛛网轻轻拉长。
树梢上微风轻拂,带来阵阵早秋的凉意。
沿着溪流玩弄潺潺流水,倚靠着竹子聆听那悦耳的音响。
丘园之间确实是乐趣无穷,像圭组一样永远不相忘。
落日余晖送给我远眺的目光,畅快的心情寄托在清酒之中。
只要能够写下心中的素朴情感,何必在乎两鬓已然变苍。
注释:
- 遥岭: 远处的山峦。
- 掩书: 指遮掩书籍,暗示在自然中放松心情。
- 游方塘: 在方形的池塘游玩。
- 栖鸟: 栖息的鸟,意指自然中的生灵。
- 檐蛛: 檐下的蜘蛛,描绘安静的环境。
- 木杪: 树梢。
- 潺湲: 水流的声音,象声词。
- 圭组: 指美好的事物,常用来形容不可忘怀的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甘复,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置身于池塘边,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内心感受,表达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晚出池上》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夕阳洒落的雨、栖息的鸟儿、微风拂过树梢等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诗中“丘园信为乐”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了他在自然中找到乐趣的心态。
此外,诗中还隐含了人生哲理,通过“但得写心素,焉知两鬓苍”的结尾,诗人反思人生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强调心灵的纯净与真实,超越外在的时间限制,追求内心的安宁与满足。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极具哲理性和艺术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遥岭散夕雨: 描绘远山上飘落的夕阳细雨,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掩书游方塘: 暗示诗人暂时放下书本,沉浸于自然的游览中。
- 栖鸟喧幽林: 栖息的鸟儿在幽静的林中鸣叫,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檐蛛引丝长: 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静谧的自然场景。
- 木杪微风度: 轻风拂过树梢,带来早秋的凉意,营造了诗的氛围。
- 沿流弄潺湲: 在溪流边嬉戏,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与自由。
- 倚竹听琳琅: 倚靠竹子,听水声如琴音,体现出诗人对自然节奏的敏感。
- 丘园信为乐: 对于丘园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圭组永相忘: 友谊的美好,永不忘怀。
- 落景送遐瞩: 夕阳的余晖送来远望的思绪,表达诗人的悠远情怀。
- 畅怀寓清觞: 以酒寄情,表现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 但得写心素: 只要能够表达真情,便不在乎年华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 “倚竹听琳琅”,将流水比作音乐,突出音韵之美。
- 拟人: “栖鸟喧幽林”,使鸟儿具有人性,增强画面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强调内心情感的真实与纯净,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雨: 代表一种宁静与清新,暗示时间的流逝。
- 栖鸟: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表现出和谐的生态环境。
- 竹: 代表坚韧与高洁,体现诗人内心的追求。
- 清觞: 酒杯,象征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与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遥岭”指的是哪里?
A. 近处的山
B. 远处的山
C. 海边
D. 城市 -
诗人“倚竹听琳琅”的意思是:
A. 倚靠竹子听水声
B. 坐在竹子上
C. 竹子发出声音
D. 竹子在风中摇动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晚出池上》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甘复更侧重于个人内心感受,而王维则表现了对自然的静谧与深刻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甘复研究》
- 《唐宋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