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生泽国徂春暮,倚杖汀洲立惠风。
千树梅花红雨落,满林竹笋绿阴浓。
白话文翻译:
水流滋润着泽国,春天的暮色渐渐降临。我拄着拐杖,站在岸边,感受着温柔的春风。成千上万的梅花在红雨中凋落,满林的竹笋在浓郁的绿荫下茁壮成长。
注释:
- 水生泽国:水滋养着泽国(指湿地或沼泽地区)。
- 徂春暮:春天即将结束。
- 倚杖:依靠着拐杖。
- 汀洲:指河岸小洲。
- 惠风:温和的春风。
- 千树梅花:形容梅花数量之多。
- 红雨落:红色的花瓣如雨般飘落。
- 满林竹笋:竹子生长出许多嫩芽。
- 绿阴浓:浓密的绿色阴影。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描绘春末的自然景象,表达对春天的依依不舍和对生命复苏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瓒,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常表现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季末,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时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惜别之情,以及对生命勃发的欣喜。
诗歌鉴赏:
《暮春二绝句 其一》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末的生机与美感。首句以“水生泽国”引入,描绘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湿地环境,水的滋养与生长的关系隐含着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倚杖汀洲立惠风”则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姿态,手拄拐杖,享受着温柔的春风,给人一种舒适与宁静的感觉。
在第三句“千树梅花红雨落”中,诗人用“红雨”比喻梅花的凋落,渲染了春天的短暂与脆弱,令人感到一丝惆怅。而最后一句“满林竹笋绿阴浓”则转向描绘竹笋的成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尽管春天即将结束,但生命依然在继续。
整首诗通过对比梅花的凋零与竹笋的成长,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与对新生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自然情怀与对生命轮回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生泽国:水域滋养着这一片湿地,展现自然的丰饶。
- 徂春暮:描绘春天即将结束的时节,暗含时光流逝。
- 倚杖汀洲立惠风:诗人拄杖而立于清澈的洲上,感受春风的温柔,体现一种闲适。
- 千树梅花红雨落:梅花如雨般飘落,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 满林竹笋绿阴浓:竹笋在春雨和温暖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展现生命的希望与生机。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凋落比作“红雨”,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生命轮回的思考,既有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生机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生命与滋养,代表着自然的丰饶。
- 梅花:象征美丽与短暂,代表着春天的美好。
- 竹笋:象征生命的成长与希望,代表着新生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树梅花”是用来形容什么? A. 梅花的数量
B. 梅树的高度
C. 梅花的颜色
D. 梅花的香气 -
“倚杖汀洲”描绘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忙碌
B. 休闲
C. 悲伤
D. 紧张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了战乱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现离别与人生的哲理,主题与李瓒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