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罗浮多胜境,梦到固无因。
知有长生药,谁为不死人。
根虽盘地脉,势自倚天津。
未便甘休去,须栖老此身。
白话文翻译:
罗浮山有许多美丽的景色,然而只是在梦中才能到达,实际上没有什么缘由。知道有长生不老的药,谁能够真正不死呢?虽然根系深深扎入大地,势头却自依托于天。未能轻易放下,必须在此身中安居老去。
注释:
- 胜境:美好的景色或胜地。
- 梦到:在梦中到达。
- 固无因:确实没有什么原因。
- 长生药:指长生不老的仙药。
- 不死人:指长生不死的人。
- 根盘地脉:根系盘绕大地的脉络。
- 势倚天津:依托于高天之势。
- 甘休去:甘愿离去。
- 栖老此身:在此身体中栖息老去。
典故解析:
“罗浮”指的是罗浮山,古代道教名山之一,象征着长生不老与神仙之境。诗中提到的“长生药”与“长生不死人”均与道教思想相关,反映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丙,唐代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作可能是在文丙游历罗浮山时,感受到自然美景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而作,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与个人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罗浮山》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诗开头提到“罗浮多胜境”,展现出山水的壮丽和美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然而,随之而来的“梦到固无因”却是现实的无奈,似乎在提醒人们,梦境中的美好难以触及。接下来的“知有长生药,谁为不死人”,则是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死亡的恐惧。
全诗的情感基调在于一种对美好与不朽的向往,同时又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接受。最后两句“未便甘休去,须栖老此身”,则是对人生态度的坦然,尽管无法追求长生,但仍应珍惜现有的生命,安然处世。这种对生命的理解与哲思,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意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罗浮多胜境”:开头点明主题,赞美罗浮山的美丽。
- “梦到固无因”:表达对美景的渴望与现实的距离。
- “知有长生药”:道出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 “谁为不死人”:反问,揭示长生的不可得。
- “根虽盘地脉”:描绘自然的根基,暗示生命的深厚。
- “势自倚天津”:强调自然的宏伟与力量。
- “未便甘休去”:表达对生命的不舍与坚持。
- “须栖老此身”:最后的领悟,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罗浮山比作人间仙境。
- 反问:通过“谁为不死人”加深哲理的思考。
- 对仗:如“根虽盘地脉,势自倚天津”,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表现了对长生的渴望与人生哲理的思考,最终归于对现世生活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罗浮山:象征自然的美与道教的理想境界。
- 长生药:代表人类对永生的追求。
- 根与势:体现生命的扎根与向上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罗浮山》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文丙
- C. 王维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长生药”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长生不老的渴望
- C. 知识
- D. 权力
-
诗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死亡的恐惧
- B. 对现世的珍惜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文丙的《罗浮山》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的壮美,但文丙更侧重于人对长生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