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胡馀学同年四首》

时间: 2025-01-27 04:06:58

金明池上共扬鞭,豪气宁求许祀田。

不道福碑轰忒早,相逢颓景稳为便。

牙牌刻处谩夸贵,蓝绶披来难敌鲜。

千岁尽长公论在,于中定有好官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胡馀学同年四首
作者: 曹泾 〔宋代〕

金明池上共扬鞭,
豪气宁求许祀田。
不道福碑轰忒早,
相逢颓景稳为便。
牙牌刻处谩夸贵,
蓝绶披来难敌鲜。
千岁尽长公论在,
于中定有好官员。

白话文翻译

在金明池上我们共同扬鞭,
豪情壮志何必羡慕祭田的丰厚?
没想到福碑的轰动来得如此之早,
相遇的颓败景象倒是更为方便。
牙牌刻的地方虚夸其贵,
蓝绶披风却难以抵挡鲜艳。
千古流传的公论必在此,
其中必定有贤良的官员。

注释

  • 金明池:指金明池,位于汴京,是宋代著名的游乐场所。
  • 扬鞭:指骑马时挥动马鞭,象征豪情和气势。
  • 祀田:祭祀用的土地,古代常用来表示丰厚的封地。
  • 福碑:指能够带来福气的碑文,象征荣华富贵。
  • 牙牌:古代官员的标志,常用来表示地位。
  • 蓝绶: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官位。
  • 千岁:指长久的历史或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泾,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目睹了社会的变迁与人心的浮沉。他的诗作常表达对人生、名利的思考,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与同年学友相聚之际,借景抒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职与名利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状况的无奈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明池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名利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金明池上共扬鞭”,展现出一种热闹的场景,象征着年轻人的豪情壮志。然而,接下来的“豪气宁求许祀田”,则是对这种追求的反思,暗示着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在“不道福碑轰忒早”中,诗人感慨人生无常,福气来得何其迅速而又短暂。

后半部分“牙牌刻处谩夸贵,蓝绶披来难敌鲜”,则表现出对官位与名声的讽刺,这些外在的荣华并不能抵挡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千岁尽长公论在,于中定有好官员”则是对未来的期待,诗人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涌现出真正的贤良之士。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既有对名利的追求,又有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明池上共扬鞭: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景,象征年轻人的豪情。
  2. 豪气宁求许祀田:表达对名利的反思,认为豪气不必过于追求祭田的丰厚。
  3. 不道福碑轰忒早:感叹福气来得太快,人生无常。
  4. 相逢颓景稳为便:对现实颓败景象的接受与无奈。
  5. 牙牌刻处谩夸贵:讽刺官位的虚荣。
  6. 蓝绶披来难敌鲜:外在的荣华无法掩盖内心的真实感受。
  7. 千岁尽长公论在:相信历史必有公正的评价。
  8. 于中定有好官员:期待未来能出现真正的贤良之士。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反讽等修辞手法,通过对名利的批判与反思,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考与独特见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社会的虚荣,最终传达出对未来美好官员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意象分析

  • 金明池:象征繁华与豪情。
  • 牙牌:象征地位与虚荣。
  • 蓝绶:象征官职与荣华。
  • 福碑:象征命运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明池上共扬鞭”中的“扬鞭”指的是什么?

    • A. 祝贺
    • B. 骑马
    • C. 打斗
    • D. 旅行
  2. 诗中提到的“福碑”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名声
    • C. 好运
    • D. 荣华
  3.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讽刺
    • C. 赞美
    • D. 忽视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曹泾与苏轼: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名利的反思。曹泾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批判,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出洒脱与豪放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解读》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