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门。再吟》

时间: 2025-02-04 15:45:07

重赋严刑作祸胎,岂知由此乱离媒。

家传揖让亦难济,况是身从倾篡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前汉门。再吟
作者:周昙〔唐代〕

重赋严刑作祸胎,岂知由此乱离媒。
家传揖让亦难济,况是身从倾篡来。


白话文翻译

重修的严刑法令产生了祸根,谁知正是因为这个而导致了纷乱的婚姻关系。
家族传承的礼让之道也难以弥补,何况我的身世本就源于权臣的倾覆和篡位。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赋:重新制定、颁布法律。
  • 严刑:严厉的刑罚。
  • 祸胎:祸根或祸因。
  • 岂知:哪里知道。
  • 乱离媒:指因纷乱而离散的婚姻关系。
  • 家传揖让:家族代代相传的礼让之道。
  • 倾篡:推翻和篡夺。

典故解析

  • 本诗提到的“重赋严刑”反映了唐代社会对法律的重视与严格执行,但这些往往带来不幸的结果。
  • “家传揖让”源于儒家思想,强调家族的和谐及礼让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擅长咏史抒怀,作品多反映社会政治现象及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纷争之际,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愤懑。


诗歌鉴赏

《前汉门。再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揭示了法律与人心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一联“重赋严刑作祸胎”,诗人指出严厉的法律制度虽然意在维护社会秩序,但却可能成为祸根,导致家庭和社会的动荡。接着,诗人用“岂知由此乱离媒”一语,表现出对婚姻不幸和家庭破裂的无奈,暗示个人命运常常被社会环境所左右。

第二联“家传揖让亦难济”,则进一步指出,即使是传统的礼让之道也无法弥补因动荡而造成的伤害,显示出传统价值的无力。在最后一句“况是身从倾篡来”中,诗人自述身世,表明自己的出身与历史的悲剧息息相关,流露出对历史的沉痛感慨。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情感深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沉思,也有对社会历史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反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赋严刑作祸胎:重新制定的严厉法律,其实是造成祸害的根源。
  • 岂知由此乱离媒:谁能想到正是因为这些法律,导致了婚姻的混乱与离散。
  • 家传揖让亦难济:即使传承的礼让之道也无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 况是身从倾篡来:更何况我的身世本身就与权力的倾覆和篡夺紧密相连。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象征:将法律与家庭、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形成深刻的社会隐喻。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法律、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以及对传统礼让之道无力的失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严刑:象征着压制和控制。
  • 乱离媒:象征家庭关系的破裂与社会动荡。
  • 家传揖让:代表传统的道德规范与伦理观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重赋严刑”指的是什么?

    • A. 轻松的法律
    • B. 严厉的法律
    • C. 传统的礼仪
    • D. 诗人的个人情感
  2. 诗人认为“家传揖让”能否解决问题?

    • A. 能
    • B. 不能
    • C. 不确定
    • D. 只在某种情况下能
  3. “岂知由此乱离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幸福的向往
    • B. 对家庭破裂的无奈
    • C. 对友谊的珍视
    •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周昙的作品更多地关注个人命运与社会法律的关系,而杜甫则是对国家和个人的双重关怀,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关注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