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卿岁四月二十七日自湖州赴宜春郡余杭出陆》

时间: 2025-01-11 08:41:41

发轫出江津,晴熏绿野匀。

泉声漱莎石,岚翠湿衣巾。

天近云冲马,林深鸟唤人。

将身入图画,谁复羡麒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轫出江津,晴熏绿野匀。
泉声漱莎石,岚翠湿衣巾。
天近云冲马,林深鸟唤人。
将身入图画,谁复羡麒麟。

白话文翻译:

我从江津出发,阳光照耀下的绿野显得格外均匀。
泉水的声音在石头和芦苇间荡漾,山间的雾气使我的衣巾变得湿润。
天空近在咫尺,云雾似乎要撞上我的马,树林深邃,鸟儿在呼唤人。
我将自己融入这幅画卷中,谁还会羡慕神话中的麒麟呢?

注释:

  • 发轫:出发,启程。
  • 江津:指江边的津渡,这里指作者的起点。
  • 晴熏:阳光照耀,天气晴朗。
  • :用水漱洗,意喻泉水滋润。
  • 莎石:指芦苇和石头。
  • 岚翠:山中的绿意与雾气。
  • 衣巾:衣服和头巾。
  • 冲马:与马相撞,形容云雾近在咫尺。
  • 唤人:鸟鸣声叫唤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哲理思考,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诗人自湖州赴宜春的旅途中,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己卿岁四月二十七日自湖州赴宜春郡余杭出陆》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优美诗篇,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开篇“发轫出江津”,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动感的场景,诗人正从一个美丽的地方出发,心情愉悦。接下来的描写中,晴朗的天气与绿野的映衬,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

“泉声漱莎石,岚翠湿衣巾”一句中,通过声音和触感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泉的清凉和自然的亲切。诗人用“天近云冲马,林深鸟唤人”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天空的云似乎与马儿亲密接触,树林的深邃让鸟儿的鸣叫更显得生动。

最后一句“将身入图画,谁复羡麒麟”,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把自己融入自然的美景之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卷中,超越了对神话生物麒麟的羡慕,表达了对简单生活与自然之美的珍视。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发轫出江津:开头便描绘出动身的场景,给人以启程之感。
  2. 晴熏绿野匀:晴天的阳光洒在均匀的绿野上,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3. 泉声漱莎石:泉水的声音在石头和芦苇间回响,表现自然之声的动听。
  4. 岚翠湿衣巾:山间的雾气使衣物湿润,感受自然的亲密接触。
  5. 天近云冲马:天空的云与马儿似乎触手可及,表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感。
  6. 林深鸟唤人:树林深邃,鸟儿在鸣叫,形成一种生机盎然的画面。
  7. 将身入图画:诗人将自己融入自然,感到与自然融为一体。
  8. 谁复羡麒麟:表达对现实自然的赞美,超越对神话生物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结合,使得描写更具生动性。
  • 拟人:泉水与鸟儿的描写使自然更具生命感。
  • 对仗:诗中句式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超越神话的真实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津:象征启程与归属,展现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 绿野: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泉水:象征清纯与滋润,带来生机的元素。
  • 云与马:象征自由与奔放,展现自然的灵动。
  • 鸟鸣:象征生机与希望,形象地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发轫”意为: A. 启程
    B. 停留
    C. 观赏
    D. 休息

  2.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包括: A. 海洋与沙滩
    B. 山林与溪水
    C. 沙漠与星空
    D. 城市与建筑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羡慕
    B. 恐惧
    C. 赞美
    D. 忽视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多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忧国之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葛立方的作品相似,皆以自然为主题,但王维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