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伴贺天申节北使至阙》

时间: 2025-01-11 09:12:58

流虹寿节庆升平,嵩岳遥呼万岁声。

毳幕奉琛充日阙,采船卷旆息云程。

九天镐宴欢鱼藻,重译宾筵咏鹿苹。

闻有芝泥还饯客,淮山佳处拟班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接伴贺天申节北使至阙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流虹寿节庆升平,
嵩岳遥呼万岁声。
毳幕奉琛充日阙,
采船卷旆息云程。
九天镐宴欢鱼藻,
重译宾筵咏鹿苹。
闻有芝泥还饯客,
淮山佳处拟班荆。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寿辰节日里,流光溢彩的庆典象征着太平盛世,远处的嵩山传来万岁声。华美的帐幕下,奉上的珍宝充满了皇宫的日阙,装饰着的采船扬起帆息于云间。九天之上,盛大的宴席上欢歌笑语,宾客们吟诵着鹿与菱的诗篇。听说有珍稀的芝泥,为即将离去的客人饯行,淮山的美好之地正拟定班荆的场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流虹:比喻五光十色的光彩,形容节日的喜庆。
  • 寿节:指庆祝皇帝或国家的生日。
  • 毳幕:用细毛织成的帐幕,象征富丽堂皇的场面。
  • :珍宝,指珍贵的物品。
  • 采船:装饰华丽的船只,通常用于迎宾。
  • 镐宴:豪华的宴会,指宴席的美好场景。
  • 芝泥:一种美味的泥土,可能象征着珍稀的食物。
  • 班荆:古人宴请客人时用荆条铺地,指盛情款待的场景。

典故解析:

  • 嵩岳:指嵩山,古代名山,象征着国家的安定。
  • 九天:指天上的高处,象征着神仙的境界和吉祥的宴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较为低调,留存的作品多反映出对国家盛世的赞美和对民生的关怀,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天申节,正值北使归来之际,诗中通过对节日盛况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富强的庆祝与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节日的背景下描绘了盛大的庆典场面,充满了欢快的气氛。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在“流虹寿节庆升平”一句中,诗人用“流虹”来比喻节日的光彩和热闹,表现出一种欢庆的气氛;而“嵩岳遥呼万岁声”则传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通过“毳幕奉琛充日阙”的描写,诗人进一步渲染出节日的奢华与富饶,彰显了皇家的荣耀与国泰民安的景象。

接着,诗人通过“九天镐宴欢鱼藻”的描写,展现了宴席的热闹与宾客的欢愉,营造出一种团圆和谐的氛围。而最后两句“闻有芝泥还饯客,淮山佳处拟班荆”,则体现了诗人对宾客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美好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庆祝的热烈,又不乏对人情的温暖关怀,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虹寿节庆升平:描绘节日的美好,流光溢彩象征着太平盛世。
  2. 嵩岳遥呼万岁声:远处的嵩山传来万岁声,象征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祝愿。
  3. 毳幕奉琛充日阙:华美的帐幕下,珍宝充盈,体现节日的富丽。
  4. 采船卷旆息云程:装饰的船只停于云间,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氛。
  5. 九天镐宴欢鱼藻:在高空的宴席上,欢歌笑语,体现宴会的热闹。
  6. 重译宾筵咏鹿苹:宾客吟诵鹿和苹的诗篇,增添了文化的氛围。
  7. 闻有芝泥还饯客:听说有珍稀的芝泥,为离去的客人饯行,体现了对客人的重视。
  8. 淮山佳处拟班荆:淮山的美好之地,准备迎接客人,展现了诗人的热情好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流虹”比喻节日的光彩。
  • 对仗:如“毳幕奉琛”与“采船卷旆”,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国家繁荣盛世的欢庆,对宾客的热情款待,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盼,情感真挚而深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虹:象征节日的光彩与热闹。
  • 嵩岳:象征国家的安定与长久。
  • 毳幕:代表华丽的场景与富贵的生活。
  • 芝泥:象征珍稀的美食,体现对客人的盛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流虹”比喻什么? A. 喜庆的光彩
    B. 平静的湖面
    C. 远方的山脉

  2. “毳幕奉琛充日阙”的意思是什么? A. 帐幕下有很多珍宝
    B. 帐幕很普通
    C. 帐幕下没有装饰

  3. 诗中提到的“芝泥”象征了什么? A. 普通的食物
    B. 珍稀的美味
    C. 过期的食物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然而杜甫的笔调更显沉重,与葛立方的欢庆形成鲜明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描写环境的同时,关注人情,和葛立方的作品一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情感,但风格上更加忧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