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因行作游计,上马未须忙。
旧路往来熟,新秋早晚凉。
看图寻古迹,听语认同乡。
一带陂塘近,西风菱藕香。
白话文翻译:
因为出行而作游览的安排,上马的时候不必匆忙。
那条旧路走得熟悉,新秋的天气渐渐变凉。
看地图寻找古迹,听到乡音感到亲切。
一带的塘坝就在近处,西风中带着菱角和藕的香气。
注释:
字词注释:
- 因行作游计:因出行而制定游玩计划。
- 上马未须忙:骑马时不必急忙,暗示游玩可以从容不迫。
- 往来熟:往来行走得很熟悉。
- 新秋早晚凉:秋天来临,早晚的气温开始变凉。
- 古迹: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或遗址。
- 认同乡:听到熟悉的方言或乡音,感到亲切。
- 陂塘:水塘,通常指用于灌溉或储水的地方。
- 菱藕香:菱角和莲藕的香气,暗示自然的气息。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致和乡音,表现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逢龙,宋代诗人,生于南宋,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出行游玩的过程中,表现出他对熟悉的乡土和秋天景色的感受,寓意着在忙碌的生活中也应当留出时间去享受自然与乡土的美好。
诗歌鉴赏:
《上马》一诗,翁逢龙通过简单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出行的心情。全诗用“上马”开头,传达了一种出行的愉悦心情,诗人并不急于上路,而是沉浸在对自然和故乡的思考中。诗中提到的“旧路”和“新秋”,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给人以深刻的感悟。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看图寻古迹”和“听语认同乡”,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追寻。诗人在游历中不忘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对文化和传统的珍视。而最后两句提到的“陂塘”和“西风菱藕香”,则传递出一种自然芬芳的气息,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幅秋日的田园画卷中。
整首诗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翁逢龙以其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秋天的凉爽与乡愁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因行作游计,上马未须忙。
- 此句表明诗人因出行而制定游玩计划,提醒自己不必急于骑马出发,营造出一种从容的心态。
-
旧路往来熟,新秋早晚凉。
- 表达了对熟悉旧路的情感,以及新秋季节带来的气温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交替。
-
看图寻古迹,听语认同乡。
- 诗人通过查找地图寻访古迹,表示对历史的关注,同时通过乡音的听闻感受到归属感,体现了对故土的思念。
-
一带陂塘近,西风菱藕香。
- 描绘了周围自然环境的美好,西风吹来,带来了菱角和莲藕的香气,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旧路往来熟,新秋早晚凉”对仗工整,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菱藕香、秋凉等意象,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情景,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对历史的追寻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从容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旧路:象征着熟悉和亲切,代表着过往的回忆。
- 新秋: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季节的变化,代表着生命的循环。
- 古迹:代表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对传统的尊重。
- 陂塘:象征着自然的滋养与丰盈,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 菱藕香:代表着自然的气息,给人以清新和舒适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提到“听语认同乡”,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听见乡音感到亲切
B. 听见陌生的语言
C. 听见鸟叫声
D. 听见风声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城市的向往
B. 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
C. 对历史的无所谓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写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翁逢龙的《上马》更倾向于个人的宁静与自然的亲密,而杜甫的诗则更关注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忧虑。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