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
时间: 2025-02-04 16:11: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药
作者: 王绩 〔唐代〕
野情贪药饵,郊居倦蓬荜。
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
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
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
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
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
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
且复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山野中采药的情景与感受。他在郊外生活,时常渴望药物的滋味,然而对这种生活感到疲倦。诗中提到的“青龙”、“白犬”象征着道教中的神秘力量,携带着护道的符咒,暗示他对自然与神秘的依赖。诗人用镰刀和锹在月光和阳光下忙碌,时而被高山遮挡,时而又看到孤峰的美丽。他行走时阅读道教经典,坐下来翻阅《神农本草经》。在艰难的条件下,他努力寻找药材,感叹地面冻土,根部难以挖掘,而枯草也容易流失。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家中丰盈的松叶酒和储存的参花蜜,表明他对生活的满足与安逸。最后,他决定回归自然,放下工具,过上宁静的生活。
注释:
- 药饵:指药材的滋味。
- 蓬荜:意指简陋的居所。
- 青龙、白犬:道教中象征吉祥和护法的神兽。
- 镰刀、锹:采药的工具。
- 葛仙经:道教经典,内容涉及修道和养生。
- 神农:中国古代传说中,神农氏为始创农业和医药的神。
- 二苓:指药材,常用作中药。
- 薯蓣:一种药用植物,常用于药膳。
- 刀圭:指农具,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绩,字季凌,号南洲,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绩隐居山野时期,他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药材采集的执着。
诗歌鉴赏:
《采药》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充分展现了王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诗人采药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开篇便以“野情贪药饵”引入,表达了他对药草的渴望,暗示了他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通过各种意象,如青龙、白犬、神农等,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和谐的氛围。
在描写采药的过程中,王绩并没有刻意渲染艰辛,而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展现出一种淡然与从容。特别是在“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之句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无常与艰难,同时也隐含着对生命的哲思与感悟。最后,诗歌以“且复归去来”结束,传达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采药生活的描绘,更是对生活哲学的反思,展现了王绩深厚的道家思想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情贪药饵:诗人表达了对药草的热爱,暗示对自然的渴望。
- 郊居倦蓬荜:说明他对简陋居所的厌倦,反映出对田园生活的疲惫感。
- 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道教元素,展现神秘的护法力量。
- 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描绘采药的场景,显示出他在自然中的辛苦劳作。
- 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描写采药途中高山阻挡与孤峰的美景。
- 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展示他对道教经典的研读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表现寻找药材的细致与执着。
-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感叹自然的无情与药材的珍贵。
- 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展示他对生活的满足,药材的实际价值。
- 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体现家庭的富足与生活的美好。
- 且复归去来,刀圭辅衰疾:结束句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放下社会的纷扰。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青龙护道符”用以象征神秘的力量,“白犬游仙术”则带有神秘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地冻根难尽”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思考。通过对采药的描写,王绩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乐于归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龙:象征吉祥与护道,代表道教文化。
- 白犬:象征忠诚与守护。
- 神农:古代农业与医药的始祖,象征对传统文化的崇敬。
- 药草:象征自然的馈赠,体现对自然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龙”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吉祥与护法
- C. 战争
- D. 旅行
-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表达了什么?
- A. 采药的乐趣
- B. 自然的无常与艰难
- C. 生活的富饶
- D. 朋友的陪伴
-
诗的最后一句“刀圭辅衰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药草的渴望
-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C. 对战斗的渴望
- D. 对成功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 by 陶渊明:同样表现归隐田园的情怀。
- 《山中杂诗》 by 王维: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
诗词对比:
- 王绩的《采药》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有隐逸与自然的主题,但王绩更侧重于药材的采集与道教元素,而陶渊明则更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绩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