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溪十首。杏水》

时间: 2025-01-23 17:08:17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

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

意思解释

杏溪十首·杏水

作者:姚合 〔唐代〕

原文展示:

不与江水接,自出林中央。
穿花复远水,一山闻杏香。
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溪不与江水相连,而是从树林中央自流而出。溪水穿过花丛,流向远方,一座山中弥漫着杏花的香气。我常常带着茶杯,每天来此品尝。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与江水接:指小溪与江水没有交汇,强调其独立性。
  • 自出林中央:形容溪水从树林中间涌出,展现自然的清幽。
  • 穿花复远水:溪水穿过花丛,流向远方,生动描绘了溪水流淌的景象。
  • 闻杏香:在山中可以嗅到杏花的香味,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整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 780-842年),字子云,号维舟,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来辞官归隐,生活简朴。其诗风清新自然,常通过描绘山水田园,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姚合晚年时期,正值他辞官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阶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体现了他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杏水》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小溪的独立流淌,穿越花丛,流向远方,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作者通过简单的词句,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在自然中品茶的悠闲心境。

诗的开篇通过“小溪不与江水接”的描写,体现了小溪的独特和清新,与江水的浩大形成鲜明对比。接着,穿花而流的溪水,带来一阵阵杏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则不仅表明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简单而美好的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人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品茶静思,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与江水接:开头便设定了一个独立、清幽的环境。
  • 自出林中央:表现了溪水的自然来源,强调了生机与活力。
  • 穿花复远水:形象生动,表现了溪水与花朵的亲密关系。
  • 一山闻杏香: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芬芳。
  • 我来持茗瓯: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追求简朴的快乐。
  • 日屡此来尝: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日常性和习惯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溪与江水作比较,突出小溪的独特。
  • 拟人:溪水与花相互穿插,赋予其生命力。
  • 对仗:前后两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繁忙生活中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水:象征着清新和生命的源泉。
  • :代表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暗示着自然的芬芳和生活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溪与江水的关系是?

    • A. 相连
    • B. 不相连
    • C. 交汇
    • D. 源于
  2. “我来持茗瓯”中的“茗瓯”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茶杯
    • C. 酒杯
    • D. 碗

答案:

  1. B. 不相连
  2. B. 茶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环境变化带来的情感。
  • 《春夜喜雨》: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姚合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