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二首》

时间: 2025-01-24 09:13:21

年年赋除夜,一赋一衰残。

家有三斗酿,春余半月寒。

鸡豚不改旧,邻里自相欢。

元日应无客,萧然不著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赋除夜,一赋一衰残。
家有三斗酿,春余半月寒。
鸡豚不改旧,邻里自相欢。
元日应无客,萧然不著冠。

白话文翻译:

每年在除夕夜写诗,写一次就感到一次衰老。
家中只酿有三斗酒,春天的余寒还未过去。
鸡和猪依旧没有改变,邻里之间互相欢庆。
元旦应该没有客人来访,心中清淡,不想佩戴冠冕。

注释:

  • :写作、创作。
  • 衰残:衰老、衰败。
  • 三斗酿:形容家中酿酒的量不多,三斗是一个量词。
  • 春余半月寒:春天未完全到来,天气依旧寒冷。
  • 鸡豚:鸡和猪,指家中常见的牲畜。
  • 不著冠:不戴帽子,象征不拘礼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创作上广泛涉猎,诗、文、词皆有成就。他的诗风质朴,情感真挚,常以日常生活为素材,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除夕之际,作者在感叹时间流逝和自我衰老的同时,描绘了家庭和邻里之间的温情与和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团圆、节日的珍视。除夕是辞旧迎新的时刻,诗人以此为契机,表达内心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苏辙的《除夜二首》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除夕这一特定时刻的情感与哲思。诗中前两句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感慨,"年年赋除夜,一赋一衰残"道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赋诗的次数与衰老的感受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惆怅。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描绘了家庭生活的平淡与温馨,"家有三斗酿,春余半月寒"不仅体现出生活的简单,也暗示了人们在寒冷的春季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最后两句通过对节日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邻里自相欢"描绘了人们在节日里团聚的欢乐,而"元日应无客,萧然不著冠"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独白,似乎在表达对世俗繁华的淡然与超然。

整体上,这首诗在平淡中见真情,情感真挚,既有对生命的感怀,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温暖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索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赋除夜,一赋一衰残
    • 每年在除夕夜写诗,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到自己在逐渐衰老。
  2. 家有三斗酿,春余半月寒
    • 家中仅有三斗酒,象征着生活的清贫,春天的寒意依然存在,暗示春天还未真正来临。
  3. 鸡豚不改旧,邻里自相欢
    • 家中的鸡和猪没有改变,生活依旧;而邻里之间的和谐与欢乐则是生活的一个亮点。
  4. 元日应无客,萧然不著冠
    • 元旦这天应该没有客人来访,诗人心中感到孤寂,不想遵循传统的礼节,不想佩戴帽子,表现出一种随性和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年年赋诗与衰老的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
  • 象征:三斗酒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平淡,邻里欢聚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温暖。
  • 隐喻:不著冠隐喻着对世俗礼仪的淡然和内心的洒脱。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除夕夜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家庭温暖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然,传达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除夜:象征着旧年的结束与新年的开始,充满了时间的哲学思考。
  • 三斗酿:象征着生活的简朴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邻里: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温暖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李白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鸡豚”指的是什么?

    • A. 鸡和鸭
    • B. 鸡和猪
    • C. 猪和羊
    • D. 鸡和鹅
  3. 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受是?

    • A. 充满期待
    • B. 无奈与感慨
    • C. 兴奋与快乐
    • D. 怨恨与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夜诗: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
  • 春夕诗:王维的《相思》

诗词对比:

对比苏辙的《除夜二首》和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两者皆在特定时刻表达个人感受,但苏辙更多地侧重家庭与邻里之间的温暖,而李白则表现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