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2-04 17:04:17

飞琼晓压梅枝重。

酒面羊羔冻。

谁将缟带逐车翻。

明月秦楼昨夜、不胜寒。

何须卷起重帘幕。

愁怕春罗薄。

玉杯持劝醉厌厌。

无奈有人笼袖、出香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琼晓压梅枝重。酒面羊羔冻。谁将缟带逐车翻。明月秦楼昨夜不胜寒。何须卷起重帘幕。愁怕春罗薄。玉杯持劝醉厌厌。无奈有人笼袖出香尖。

白话文翻译:

晨曦中飞舞的雪花压弯了梅枝,酒面上浮着羊羔肉的冰块。是谁用白纱带将车子推翻?昨夜的明月照在秦楼上,寒意逼人。何必再卷起那厚重的帘幕?只因愁苦令人畏惧春天的薄罗裙。举起玉杯劝我多喝几杯,我却心中厌倦,无奈有个人轻轻走出,香气扑鼻。

注释:

  • 飞琼:指雪花,常用来形容雪的轻盈。
  • 梅枝:梅花的枝条,这里暗含春天的意象。
  • 酒面羊羔冻:酒面上漂浮着羊羔肉的冰块,描绘寒冷的景象。
  • 缟带:白色的丝带,象征柔美与轻盈。
  • 秦楼:古代歌舞娱乐场所,寓意繁华与孤独。
  • 重帘幕:厚重的帘子,象征遮蔽与内心的闭塞。
  • 春罗薄:春天的薄罗裙,代表轻柔的春意。
  • 玉杯:用玉制成的酒杯,象征珍贵与雅致。
  • 笼袖:指袍袖,形容人的衣着优雅。

典故解析:

“秦楼”常被用来指代歌舞妓女的场所,象征着美丽与哀愁的结合。同时,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坚韧与高洁,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反映出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对春天的向往与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三聘,宋代词人,擅长抒情,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寒料峭之际,诗人置身于寒冷的环境中,感受到孤独与愁苦,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虞美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清晨,诗人用“飞琼”与“梅枝”构建了一个寒冷而美丽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诗中的“酒面羊羔冻”通过生动的描写呈现出当下的寒冷,营造出一种矛盾的情感:在美景与寒冷之间,诗人内心的愁苦愈发显得深沉。

“明月秦楼昨夜不胜寒”中的明月和秦楼则象征着孤独与繁华的对比,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热闹的场所,却掩盖不了内心的寒意。随后,诗人自问何须再卷起重帘,似乎在追问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愁苦让他对春天的期待变得畏惧。最后,酒杯的劝醉与香气的诱惑共同构成了一种无奈的情绪,尽管想要逃避现实,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宋代词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飞琼晓压梅枝重”:晨曦中的雪花压弯了梅枝,映衬出春天的寒冷。
    • “酒面羊羔冻”:酒面上漂浮着羊羔肉的冰块,描写寒冷的环境。
    • “谁将缟带逐车翻”: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疑惑与无奈。
    • “明月秦楼昨夜不胜寒”:月光照耀着秦楼,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寒意。
    • “何须卷起重帘幕”:质疑对生活的逃避。
    • “愁怕春罗薄”:愁苦让他对春天的期待变得畏惧。
    • “玉杯持劝醉厌厌”:劝酒却感到厌倦,表现出内心的孤独。
    • “无奈有人笼袖出香尖”:尽管有美丽的身影出现,仍无法摆脱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飞琼,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围绕孤独与愁苦,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飞琼:象征纯洁与美丽,也暗示着寒冷的季节。
  • 梅枝:象征坚韧与春天的希望。
  • 酒面羊羔冻:体现了生活的寒冷与苦涩。
  • 明月:象征孤独的光芒,照亮却无法温暖。
  • 秦楼:繁华与孤独的对比,体现生活的无奈。
  • 玉杯:象征珍贵与优雅,反映出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琼”指的是什么?

    • A. 玫瑰花
    • B. 雪花
    • C. 竹子
    • D. 柳枝
  2. “明月秦楼”中的“秦楼”象征什么?

    • A. 寺庙
    • B. 繁华的娱乐场所
    • C. 农田
    • D. 山峰
  3. 诗中提到的“玉杯”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友情
    • C. 珍贵与优雅
    • D. 权力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陈三聘的《虞美人》都表现出女性的柔情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但李清照更倾向于展现内心的情感,而陈三聘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愁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