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陶贞白故居》

时间: 2025-01-27 03:14:55

徵居上天后,有屋在松根。

一片仙坛石,却当僧寺门。

居山称宰相,隔代绝儿孙。

太傅新为记,今来亦不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徵居上天后,有屋在松根。一片仙坛石,却当僧寺门。居山称宰相,隔代绝儿孙。太傅新为记,今来亦不存。

白话文翻译:

在天后的居所之上,有一座房子在松树的根下。一片仙坛的石头,正好坐落在僧寺的门口。这里的山被称作宰相,然而代代相隔,已没有子孙。太傅所作的新记载,如今也已不存在。

注释:

  • 徵居:指天后的居所,象征高贵与荣耀。
  • 松根:松树的根部,意指环境清幽。
  • 仙坛石:仙人所用的石头,象征神圣。
  • 僧寺:寺庙,表达一种宁静的宗教环境。
  • 宰相:古代最高官职之一,象征权威与地位。
  • 太傅:古代的高官,负责教育皇子,具有重要地位。
  • 新为记:新写的记载,可能指代诗人对历史的追忆。

典故解析:

  • 宰相太傅:在古代中国,宰相是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官员,而太傅则是皇室的顾问和教育者,二者都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仙坛石:在道教文化中,常用“仙”来形容超脱于世俗的存在,暗示这里曾经是一个灵气聚集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以及对古代人物的追思,常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陶贞白故居时,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昔日辉煌的追忆,反映了人事无常、时光荏苒的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描绘陶贞白故居的环境,勾勒出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地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辉煌已不复存在,诗人由此引发对历史的思考。开头的“徵居上天后”与“有屋在松根”构建了一个宁静而高雅的意境,随后通过“仙坛石”和“僧寺门”的描写,将自然与宗教的元素结合,形成了一种超然的氛围。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的反思,表明即使曾经的权贵有如宰相与太傅,最终也难逃遗忘的命运。这种对比,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徵居上天后,有屋在松根。

    • 描绘了一个位于高处、环境清幽的居所,暗示其主人曾经的尊贵地位。
  2. 一片仙坛石,却当僧寺门。

    • 仙坛石的存在增添了神秘色彩,而寺庙的门口则是一处静谧之地,象征着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3. 居山称宰相,隔代绝儿孙。

    • 提及宰相的盛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代已无继承者,突显了权力最终的孤独。
  4. 太傅新为记,今来亦不存。

    • 指出太傅的记载曾是荣耀的象征,但如今已化为乌有,反映历史的无情与遗忘。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比如昔日的显赫与今日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形象生动的意象如“仙坛石”与“僧寺门”,使得整首诗具有了超现实的色彩。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陶贞白故居的描绘,表现了对历史、权力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根:象征稳固与长久,提示着自然的恒久与人事的短暂。
  • 仙坛石:代表着理想与追求,传达出一种对高尚境界的向往。
  • 僧寺: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反映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宰相”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财富
    • C. 知识
  2. 诗人对陶贞白故居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怀念
    • B. 忘却
    • C. 赞美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同样表达对历史与时光的思考。
  • 《静夜思》 by 李白:在寂静的夜晚,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y 杜甫:同样描写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徐照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