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黄宰早春韵》

时间: 2025-01-11 08:01:46

胜里春来早,迟君秉烛游。

煖如三月暮,香老百花头。

心事付桑落,风光催栗留。

人生行乐耳,任命不须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黄宰早春韵 洪咨夔 〔宋代〕

胜里春来早,迟君秉烛游。 煖如三月暮,香老百花头。 心事付桑落,风光催栗留。 人生行乐耳,任命不须求。

白话文翻译:

在这胜地之中,春天早早地到来,我邀请你一起秉烛夜游。 温暖如同三月的傍晚,花香在百花之首渐渐老去。 心事随着桑叶落下,美好的时光催促着栗子成熟。 人生不过是为了行乐,顺其自然,不必过分追求。

注释:

  • 胜里: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秉烛游:指夜间持烛游玩,源自《古诗十九首·其十》中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煖:同“暖”。
  • 香老百花头:指花香在百花中最先消退。
  • 桑落:指桑叶落下,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栗留:指栗子成熟,比喻时光的推移。
  • 行乐耳:指享受生活,追求快乐。
  • 任命:指顺应天命,不强求。

诗词背景:

洪咨夔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早春时节,感受到自然的变化,邀请友人共赏春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诗中“胜里春来早”描绘了早春的景象,而“人生行乐耳,任命不须求”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早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看法。诗中“煖如三月暮”一句,巧妙地将早春的温暖与三月的傍晚相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心事付桑落,风光催栗留”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人生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两句“人生行乐耳,任命不须求”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顺应自然,享受当下,不强求于外物。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情怀。

诗词解析:

  1. 胜里春来早,迟君秉烛游。

    • 这句诗描绘了早春的景象,邀请友人夜间共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2. 煖如三月暮,香老百花头。

    • 通过对比早春的温暖与三月的傍晚,以及花香在百花中的消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变化。
  3. 心事付桑落,风光催栗留。

    • 诗人将自己的心事比作桑叶的落下,将美好的时光比作栗子的成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人生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4. 人生行乐耳,任命不须求。

    •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顺应自然,享受当下,不强求于外物,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事付桑落”,将心事比作桑叶的落下,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风光催栗留”,将风光拟人化,赋予其催促栗子成熟的动作。
  • 对仗:如“煖如三月暮,香老百花头”,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通过描绘早春的景象和自然的变化,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并倡导顺应自然,享受生活,不强求于外物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胜里:风景优美的地方,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
  • 秉烛游:夜间持烛游玩,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煖如三月暮:早春的温暖,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 香老百花头:花香在百花中的消退,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桑落:桑叶的落下,象征着岁月的变迁和心事的消解。
  • 栗留:栗子的成熟,象征着时光的推移和生命的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煖如三月暮”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早春的寒冷 B. 早春的温暖 C. 三月的寒冷 D. 三月的温暖

  2. “心事付桑落”中的“桑落”象征着什么? A. 心事的消解 B. 桑树的茂盛 C. 岁月的静好 D. 生命的终结

  3. 诗的最后两句“人生行乐耳,任命不须求”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积极进取 B. 消极逃避 C. 顺应自然 D. 强求外物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洪咨夔《次黄宰早春韵》:两者都以春天为背景,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