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益阳赵宰六首》

时间: 2025-01-26 00:26:30

食黮从吾化,安舆本若情。

有能奔晋盗,何用筑秦城。

一邑诚天幸,三年赖政平。

儒功固如许,仪舌漫纵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食黮从吾化,安舆本若情。
有能奔晋盗,何用筑秦城。
一邑诚天幸,三年赖政平。
儒功固如许,仪舌漫纵横。

白话文翻译:

食物的颜色从我的化身中变来,安稳的生活本是情感的结果。
如果有人能去晋国偷盗,那何必去修筑秦国的城墙呢?
一座城池的安宁确实是天意的眷顾,三年来依靠良好的政务才能平安。
儒者的功劳本就如此,口才却可以漫无边际地游走。

注释:

  • 食黮:食物的颜色,黮有黑色的意思,暗指食物的色泽。
  • 安舆:安稳的生活,舆指车马,借指生活的安定。
  • 奔晋盗:奔向晋国去偷盗,暗示社会动荡。
  • 筑秦城:修筑秦国的城墙,影射防范外敌。
  • 一邑:一座城池。
  • 天幸:天意的眷顾。
  • 儒功:儒家的功绩,指儒生的学问和道德。
  • 仪舌:口才,指言辞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字元贞,号容斋,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民生,风格清新,直抒胸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以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背景,表达了对政治现状的无奈与反思。

诗歌鉴赏:

《和益阳赵宰六首》通过对食物与生活的比喻,探讨了社会动荡与政治安定之间的关系。开篇以“食黮”引入,强调物质与精神的联系,暗示当时社会民生困顿,人民的生活并不安稳。接着用“安舆本若情”指出,安定的生活来源于情感的共鸣,暗指政治的温情与仁政。

“有能奔晋盗,何用筑秦城”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防御策略的质疑,认为如果内部不稳,即使有再坚固的城墙也无济于事。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安全的实际关切,还暗含对当权者治国理政的讽刺。

最后两句“一邑诚天幸,三年赖政平”与“儒功固如许,仪舌漫纵横”则在总结中再一次反映了诗人对儒家文化与政治治理的思考,指出儒者的功劳虽然显著,但如果不能真正落实在民生上,空谈的口才亦无用武之地。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思考,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与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食黮从吾化:食物的颜色通过我的化身而变化,暗示生活的改变与自我的影响。
  2. 安舆本若情:安稳的生活本质上是情感的体现,强调情感与生活的联系。
  3. 有能奔晋盗,何用筑秦城:如果有人能去晋国偷盗,何必去修筑秦城,反映对防御形式的质疑。
  4. 一邑诚天幸,三年赖政平:一座城池的安宁确实是天意的恩惠,三年来依靠良好的政治治理。
  5. 儒功固如许,仪舌漫纵横:儒家的功绩虽然显著,但言辞的空泛却没有实际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食黮”比喻生活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 对仗:例如“有能奔晋盗,何用筑秦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和思考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社会动荡背景下的政治与民生问题,强调良好的治理是安定的根本,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食黮:象征生活的变迁和人们的生存状况。
  • 安舆:象征心灵的安定与社会的和谐。
  • 秦城:象征防御与安全,暗示外部威胁。
  • 儒功:象征知识与道德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安舆本若情”,其中“安舆”指的是什么?

    • A. 车马
    • B. 安稳的生活
    • C. 战争
    • D. 学问
  2. 诗人对“筑秦城”持什么态度?

    • A. 积极支持
    • B. 质疑其必要性
    • C. 认为应加强
    • D. 无所谓
  3. “一邑诚天幸”中的“天幸”意指什么?

    • A. 天意的眷顾
    • B. 幸运
    • C. 自然现象
    • D. 国家安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廖行之与王维的作品,二者都关注社会与人心,但廖行之更加直白地抨击时政,而王维则多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不同的诗风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廖行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