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寺松》

时间: 2025-01-11 02:40:20

环蜀多宜柏,回龙独见松。

似惊前辈落,忽与故人逢。

水石清高骨,风霜老退容。

更须坚晚节,莫洿大夫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环蜀多宜柏,回龙独见松。
似惊前辈落,忽与故人逢。
水石清高骨,风霜老退容。
更须坚晚节,莫洿大夫封。

白话文翻译

在环绕蜀地的地方,适合栽种柏树,而回龙寺却独独能见到松树。
松树似乎让人惊讶于前辈的凋落,忽然间与故人相逢。
水石浑然天成,显得格外高洁,风霜使得容颜逐渐老去。
更应该坚守晚年的节操,莫要像大夫那样被封赏而迷失。

注释

  • 环蜀:环绕蜀地,指四川地区。
  • 宜柏:适合种植柏树,柏树在古代常被视为长寿和坚韧的象征。
  • 回龙寺:寺庙的名称,可能是诗人游历时的场所。
  • 前辈落:前辈的松树凋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水石:水与石,象征自然的清高与坚韧。
  • 晚节:晚年的品德和节操。
  • 洿:这里指迷失或沉沦,象征对物质的追求而忘却本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生活在北宋时期,洪咨夔的诗作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回龙寺,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抒发对生命、岁月及道德节操的思考。作品在历史背景上,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士人的理想追求。

诗歌鉴赏

《回龙寺松》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哲理思考的诗作,展现了诗人洪咨夔对生命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通过对比环蜀的柏树与回龙寺的松树,隐含了对环境和生命的思考,柏树适合生长而松树却独特存在,象征着诗人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接下来的“似惊前辈落,忽与故人逢”则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前辈的松树凋落,恰似人们在岁月中逐渐失去的青春与活力。

诗中提到的“水石清高骨,风霜老退容”二句,传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对自然的崇敬,水石象征着坚韧与纯净,风霜则是时光的印记,暗示人们在经历风霜之后,依然要保持内心的清高与坚韧。

最后两句“更须坚晚节,莫洿大夫封”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警示,强调在年老之时更要保持高尚的品德,警惕物质诱惑的侵蚀。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与道德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环蜀多宜柏,回龙独见松。”:在蜀地,柏树常见,而回龙寺却独有松树,暗示独特与稀有。
    • “似惊前辈落,忽与故人逢。”:让人惊叹的前辈松树凋落,仿佛与旧友再会,勾起对过往的怀念。
    • “水石清高骨,风霜老退容。”:水石的清高象征着坚韧的品格,风霜则是岁月的磨砺。
    • “更须坚晚节,莫洿大夫封。”:强调在晚年应保持品德,不要因名利而迷失自我。
  • 修辞手法

    • 比喻:“水石清高骨”用水石比喻人的品德,提升了诗的意境。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与句之间有良好的对仗和韵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松树与柏树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道德坚持的强调,鼓励人在年老时更应坚守节操。

意象分析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高洁的品德。
  • 柏树:常见、适应力强,象征常规与世俗。
  • 水石:代表自然的清高与坚韧,暗示人应如水石般自持。
  • 风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磨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回龙寺中独见什么树?

    • A. 柏树
    • B. 松树
    • C. 柳树
    • D. 桃树
  2. 诗中提到的“水石”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的品德
    • C. 力量
    • D. 美丽的风景
  3. “更须坚晚节,莫洿大夫封”中的“洿”是什么意思?

    • A. 迷失
    • B. 增长
    • C. 下降
    • D. 变得美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洪咨夔与王维的诗作均对自然景观有深刻的描绘,但洪的诗更注重道德修养,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