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毁邓艾庙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蜀庸无与守,魏吃浪成名。
血已洿砧机,魂犹饕酒牲。
柏溪融雪泻,玉案倚云横。
潴薙莫留迹,山川方气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邓艾的毁庙行为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蜀汉的庸弱,无法自保,而魏国则因战争而扬名立万。接着提到邓艾的血已经沾染在砧板上,仿佛他的英雄事迹已被血迹淹没,而他的灵魂却犹如在享用丰盛的祭品。诗人描绘了柏溪的雪融化,水流如泻;玉案在云间横卧,象征着高洁的精神。最后一句劝诫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山川大地恢复了平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蜀庸:指蜀汉的软弱,表示蜀国在历史中的无能。
- 魏吃浪成名:魏国因战争而声名显赫。
- 洿砧机:砧板上沾满了血,暗示着牺牲与战争的残酷。
- 魂犹饕酒牲:灵魂似乎还在享用丰盛的祭祀。
- 柏溪融雪泻: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潴薙:指水流和草木,暗示自然与人事的无常。
典故解析:
邓艾是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历史上因其出色的军事才能而受到重视。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英雄人物也往往遭到遗忘或贬低,诗中通过毁庙的行为反映出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子思,号清心,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善于描绘山水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对历史人物评价不断变化的时代,诗人借邓艾的庙被毁来表达对历史的尊重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开头到结尾都充满了对历史的沉重思考。通过对邓艾及蜀汉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巧妙结合,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与对历史沧桑的感慨。首句“蜀庸无与守”道出了蜀汉的脆弱,接下来的“魏吃浪成名”则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命运。通过“血已洿砧机”,诗人引发读者对战争与牺牲的深思,情感愈加沉重。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柏溪融雪泻”,则为全诗增添了一种宁静与自然的力量,似乎在反思人事的同时,也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整首诗以深邃的历史感与自然景象的对比,形成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蜀庸无与守:蜀国无力自守,暗示其弱小。
- 魏吃浪成名:魏国因不断的战争而声名显赫,表现出历史的残酷。
- 血已洿砧机:历史的牺牲与英雄的鲜血已被遗忘。
- 魂犹饕酒牲:英雄的灵魂仿佛还在享受祭品,反映出对逝去英雄的怀念。
- 柏溪融雪泻:自然景象描绘出时间与变化的流逝。
- 玉案倚云横:高洁的精神象征,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潴薙莫留迹:劝诫人们不留痕迹,暗示历史的无常。
- 山川方气平:最后一句展现了自然的平静,暗示着历史的恢复。
修辞手法:
- 对比:蜀汉的无能与魏国的成名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血与雪象征牺牲与时间的流逝。
- 比喻:将灵魂比作享用祭品,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邓艾的庙被毁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英雄精神的怀念,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自然的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象征着历史的脆弱与无奈。
- 魏:代表着历史中的强权与胜利。
- 血:象征牺牲与英雄的消逝。
- 雪: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纯洁。
- 山川:象征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恒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蜀国无力自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蜀国的骄傲
- B. 对蜀国的无奈
- C. 对蜀国的批评
-
“血已洿砧机”中的“血”象征什么?
- A. 食物
- B. 牺牲与战争
- C. 爱情
-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对英雄的怀念
- B. 对战争的赞美
-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洪咨夔与杜甫的诗作都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情怀念,洪诗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两者的风格与主题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英雄精神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三国演义》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