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汪德邵挽诗
作者: 洪适 〔宋代〕
监郡能名播,分符治行高。
俄惊驹过隙,不见鹤鸣皋。
三径宾朋散,重楼柱石牢。
伤心丹旐举,旧事记松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为汪德邵所作的挽诗。诗中提到汪德邵在监郡任职时,名声显赫,治理有方。转眼之间,时光飞逝,已不见他在鹤鸣皋吟唱的身影。如今三条小径上,朋友已散去,只剩下坚固的楼阁和石柱。令人伤心的是,那举起的丹旐(代表丧事的红色旗帜),让我想起过去的种种往事,仿佛在品味那松醪(松树酿成的酒)。
注释:
- 监郡:指地方官员的职务,意指汪德邵在任职期间的表现。
- 分符:指分配的权力和符节,象征治理的能力。
- 俄惊:突然感到惊讶,形容时光飞逝。
- 驹过隙:比喻时间的迅速流逝。
- 鹤鸣皋:鹤是高洁的象征,皋是水边的平地,寓意过去的优雅情景。
- 三径:指三条小路,象征诗人对往日友人的追忆。
- 重楼柱石:形容建筑的坚固,暗示昔日繁华。
- 伤心丹旐:丹旐是丧事的标志,表达对逝去之人的哀悼。
- 松醪:古代的一种酒,象征旧日的回忆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适,字明诚,号白云,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挽诗是为了悼念汪德邵,表达对其生前成就的钦佩以及对其逝去的伤感。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亲友离世时的复杂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汪德邵挽诗》通过对汪德邵一生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汪德邵在任职期间的卓越表现,显示了他在地方治理上的能力与影响力。接下来的“俄惊驹过隙”直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飞逝,令人感慨万千。
“鹤鸣皋”的意象不仅描绘了美好的过去,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感。接下来的三句则更加突出了孤独与哀伤,三条小径上宾朋已散,昔日的繁华与热闹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坚固的楼阁和沉重的思念。最后一句“伤心丹旐举”则是对已逝生命的哀悼,结合“旧事记松醪”,让人感受到一种怀旧与惆怅的情绪。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尊重,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深刻地反映了人对生死的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监郡能名播:汪德邵在地方治理上名声显赫,是对其能力的肯定。
- 分符治行高:指他所掌握的权力和治理的高尚品德。
- 俄惊驹过隙:时间匆匆而过,令人感到震惊。
- 不见鹤鸣皋:比喻汪德邵的离去,过去的美好已不复存在。
- 三径宾朋散:曾经的朋友如今四散,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重楼柱石牢:虽有坚固的建筑,却无昔日的欢声笑语。
- 伤心丹旐举:对其逝世的哀悼,丹旐象征丧事。
- 旧事记松醪:回忆往昔的种种,酒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驹过隙”形象地比喻时间的飞逝。
- 对仗:如“重楼柱石牢”与“三径宾朋散”形成对比,突出孤独感。
- 象征:丹旐与松醪的使用,象征生死与怀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逝去友人的追忆,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对好友的敬仰与哀悼交织在一起,折射出对生死、时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鸣:象征高洁与优雅,代表汪德邵生前的风采。
- 丹旐:象征丧事,传递出悲伤的情感。
- 松醪:象征往昔的美好回忆,寄托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汪德邵在任职期间的表现如何?
A. 名声显赫
B. 默默无闻
C. 颇具争议
D. 失败连连 -
诗中提到的“丹旐”代表什么?
A. 喜庆
B. 祝福
C. 哀悼
D. 荣耀 -
“三径宾朋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庆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杯莫停》
诗词对比:
对比洪适的《汪德邵挽诗》与李白的《将进酒》:
- 洪适的挽诗着重于对友人的追忆和哀悼,情感深沉;
- 李白的《将进酒》则高昂激烈,表现了对人生的豪情与对酒的热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