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江楼》

时间: 2025-01-26 05:29:10

官事何时了,凭高思豁然。

逐江开北户,望岫顿修椽。

繁卉浑相亚,新篁便可怜。

归心入春梦,已绕故山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江楼
洪适 〔宋代〕
官事何时了,凭高思豁然。
逐江开北户,望岫顿修椽。
繁卉浑相亚,新篁便可怜。
归心入春梦,已绕故山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事务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官事何时了”,表现了对繁忙政务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凭高思豁然”则是站在高处思考,感到心境开阔。接着描绘了北窗外的江景,透过北窗可以看到江水和山峦;“繁卉浑相亚,新篁便可怜”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繁花似锦,青竹可喜;最后一句“归心入春梦,已绕故山前”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梦中似乎已回到故乡的情景。

注释:

  • 官事:指官场事务,通常指繁忙的政务。
  • 豁然:心情开朗、开阔的样子。
  • 逐江:沿着江边,指窗外的景象。
  • :山峦,指远处的山。
  • :房屋的木柱,泛指建筑物。
  • 繁卉:繁盛的花卉,形容春天的景象。
  • 新篁:新长出的竹子,常用以比喻清新、可喜的自然景象。
  • 归心:回归故乡的心情。
  • 春梦:春天的梦,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从“归心入春梦”中引申出古人常用梦境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象征着希望和回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约1050-1120),字仲明,号东篱,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洪适担任官职期间,受繁忙政务的困扰,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洪适的《得江楼》以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前两句“官事何时了,凭高思豁然”开篇直接将读者引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出他对官场事务的无奈与疲惫。此时,他站在高处,俯瞰江景,感到一丝心境的开阔,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能随风而去。

接下来的描绘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逐江开北户,望岫顿修椽”,通过北窗望去,江水与山峦尽收眼底,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诗中提到“繁卉”和“新篁”,更是将春天的气息渗透到每一个字句中,令人心生向往。

最后两句“归心入春梦,已绕故山前”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春梦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一种对纯真生活的渴望。诗人在梦中徘徊于故乡,心中满是对故乡的眷恋与依恋,仿佛在呼唤着他归去的心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官事何时了:表现对繁忙政务的烦恼与无奈。
    2. 凭高思豁然:在高处思考,感到豁然开朗。
    3. 逐江开北户:窗外江水流淌,描绘自然景象。
    4. 望岫顿修椽:远山如黛,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5. 繁卉浑相亚:春天的花卉争相斗艳,生机勃勃。
    6. 新篁便可怜:新竹令人怜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7. 归心入春梦:归乡的心情如春梦般梦幻。
    8. 已绕故山前:思绪已回到故乡,表达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官事”、“思豁然”对“归心”、“春梦”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春天的梦比喻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深沉。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传达出一种渴望自由、向往自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流动的生命,代表着诗人胸怀的广阔。
  • :象征着故乡的稳定与依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 花卉:春天的花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映衬出诗人的向往与渴望。
  • :新竹的可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官场的厌倦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故乡的思念
    D. 以上都是

  2. “繁卉浑相亚”中“繁卉”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雪
    B. 繁盛的花卉
    C. 秋天的果实
    D. 夏天的绿叶

  3. 诗中提到的“归心入春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的无奈
    B. 对自由的渴望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D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偏向于亲情的牵挂。
  • 《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意象简单而深刻,情感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