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时间: 2025-01-22 03:34:38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意思解释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作者: 杜甫 〔唐代〕

原文展示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白话文翻译

蜀汉的皇帝曾经窥伺吴国,幸运地来到三峡,
他去世的年头也正是在永安宫。
我想象着那青翠的华丽,在空山之中,
那玉殿显得虚无,只在野寺之间。
古老的庙宇旁,杉树和松树为水鹤筑巢,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村里的老人依然在过年。
武侯祠堂常常就在附近,
君主和臣子共同进行祭祀。

注释

字词注释

  • 蜀主:指刘备或后来的蜀汉君主。
  • 三峡:长江上的著名峡谷,位于今湖北省和重庆市交界处。
  • 崩年:去世的年份。
  • 翠华:形容豪华的宫殿或景象。
  • 玉殿:象征高贵的殿宇。
  • 伏腊:指冬季,尤其是指腊月。
  • 武侯:指诸葛亮,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蜀主窥吴”指的是刘备对吴国的军事行动,历史上刘备曾多次与吴国交战。
  • “武侯祠堂”指的是纪念诸葛亮的祠堂,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后人称其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国家动乱,他通过古迹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英雄人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四》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伟大。开篇以“蜀主窥吴幸三峡”引入,勾勒出蜀汉皇帝的雄心壮志。接着通过“崩年亦在永安宫”揭示了历史的无情,英雄最终也难逃生死之命,显示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一联,通过对比华丽殿宇与荒凉寺庙,反映出世事的变迁与英雄的落寞。古庙、杉松、水鹤等意象,暗示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类历史的短暂,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沉重感。

最后,提到武侯祠堂,与“君臣祭祀同”呼应,表现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英雄精神的传承,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蕴含着杜甫对国家、历史、人物的深情与忧虑,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蜀主窥吴幸三峡:描绘蜀汉君主的军事计划,体现了对吴国的向往与争取。
  2. 崩年亦在永安宫:传达历史的无情,暗示英雄的最终归宿。
  3. 翠华想像空山里:想象中的美景与现实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
  4. 玉殿虚无野寺中:华美的宫殿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虚幻。
  5. 古庙杉松巢水鹤: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交融,表现时间的流逝。
  6. 岁时伏腊走村翁:村中的老人依然保持着传统,展示人间的常态。
  7. 武侯祠堂常邻近:强调历史人物的纪念与影响。
  8. 一体君臣祭祀同:君臣一同祭祀,表明对历史的尊重与继承。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翠华想像”和“玉殿虚无”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古庙比作历史的沉淀,以表现时间的流逝。
  • 意象的运用:如“水鹤”象征自由与自然的永恒。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反映出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世事的感慨,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主:象征着统治者的雄心与抱负。
  • 三峡:代表着地理的壮丽与历史的交错。
  • 玉殿:象征着权力与富贵。
  • 水鹤: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延续。
  • 武侯祠堂:代表着历史人物的纪念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蜀主窥吴”中的“吴”指的是哪个历史国家? a) 魏
    b) 吴
    c) 楚
    d) 晋

  2. “岁时伏腊走村翁”中的“伏腊”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 诗中提到的“武侯”是指谁?
    a) 诸葛亮
    b) 刘备
    c) 曹操
    d) 孙权

答案

  1. b) 吴
  2. d) 冬季
  3. a) 诸葛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赠花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均表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前者更偏重于历史人物的感慨,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论文与文集,如《杜甫的历史意识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