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怨(一作湘灵祠)》
时间: 2025-01-11 04:49: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妃怨(一作湘灵祠)
作者:孟郊
南巡竟不返,二妃怨逾积。
万里丧蛾眉,潇湘水空碧。
冥冥荒山下,古庙收贞魄。
乔木深青春,清光满瑶席。
搴芳徒有荐,灵意殊脉脉。
玉珮不可亲,徘徊烟波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二妃在南巡后未能返回的怨恨与思念。长途跋涉,失去了娇媚的容颜,潇湘的水面显得更加空旷碧绿。在荒凉的山下,有一座古庙收留了她们的灵魂。高大的乔木掩映着青春的气息,清澈的光辉洒满了瑶席。虽然鲜花供奉在庙前,但灵魂的意念却冷清而疏远。玉佩无法亲近,我在烟波浩渺的傍晚徘徊。
注释:
- 南巡:指湘妃的南巡之行。
- 二妃:指的是屈原的两位妃子,象征忠贞和美丽。
- 蛾眉:形容女子眉形如蛾,意指美貌。
- 潇湘:指的是潇湘地区,水面清碧。
- 贞魄:指忠贞的灵魂。
- 瑶席:用瑶石制成的席子,象征高贵。
- 灵意:灵魂的意念。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二妃”常指屈原的爱妃,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追忆与哀怨。屈原因爱国之情自沉汨罗江,而湘妃则是对屈原的追随和对其忠贞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湘妃的描绘,寄托了对忠贞爱情的向往和对失去的惋惜,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湘妃怨》通过描绘湘妃的哀怨与失落,展现出浓厚的情感色彩。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回忆与失去的惋惜,表现了对忠贞与牺牲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南巡竟不返,二妃怨逾积”直接表达了湘妃因失去归路而产生的怨恨与思念,情感直白而深刻。后面的描写则通过潇湘水、荒山古庙等自然意象,构建了一幅哀伤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氛围。同时,诗中对玉佩、瑶席等细节的描绘,象征着失去的美好与亲密的距离,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巡竟不返:湘妃为追随屈原而南巡,最终未能返回,暗示着失落和无奈。
- 二妃怨逾积:由于长时间未归,二妃的怨恨与思念愈发明显。
- 万里丧蛾眉:长途跋涉后,失去了美丽的容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消逝。
- 潇湘水空碧:潇湘的水面清澈而空旷,暗示着孤独与寂寞。
- 冥冥荒山下:古庙隐匿于荒山之下,增添了神秘与哀伤的氛围。
- 古庙收贞魄:古庙中收留了湘妃的灵魂,表现出对忠贞的追忆。
- 乔木深青春:高大的乔木象征着青春的消逝,令人感慨。
- 清光满瑶席:清澈的光辉洒满瑶席,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搴芳徒有荐:鲜花虽然供奉在庙前,却显得无力,表现出灵魂的孤寂。
- 灵意殊脉脉:灵魂的寄托变得疏远,暗示着失去的亲密。
- 玉珮不可亲,徘徊烟波夕:无法亲近的玉佩,徘徊在烟波浩渺的傍晚,表达了深深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湘妃的情感比作水的空旷,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追忆、对失去的惋惜与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湘妃:象征忠贞、牺牲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潇湘水:象征孤独、思念和美好记忆的流逝。
- 古庙:象征对历史与灵魂的寄托。
- 玉佩、瑶席:象征美好与亲密的失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湘妃怨》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孟郊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二妃”指的是谁?
- A. 赵飞燕
- B. 湘妃
- C. 屈原的爱妃
- D. 王嫱
-
诗中“潇湘水空碧”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恰逢佳期
- B. 孤独与思念
- C. 欢乐与幸福
- D. 盛世繁华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经典作品,表达对国家和爱情的忠贞。
- 《红楼梦》中的诗词:表现对爱情的思考与惆怅。
诗词对比:
- 《离骚》与《湘妃怨》:两者都表现了对忠贞爱情的追忆,但《离骚》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而《湘妃怨》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孟郊诗集》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孟郊的《湘妃怨》,感受其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