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筑室将毕道祖亦作宅基治园作四诗示道祖》

时间: 2025-04-27 19:36:01

两第屹相向,幽园卑辟强。

君方林上坞,吾亦沼横洋,凿翠辟窗户,入天栖栋梁。

东屯寒月夜,老杜只茅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人筑室将毕道祖亦作宅基治园作四诗示道祖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两第屹相向,幽园卑辟强。
君方林上坞,吾亦沼横洋。
凿翠辟窗户,入天栖栋梁。
东屯寒月夜,老杜只茅堂。

白话文翻译:

这两栋房子对峙而立,幽静的园子虽然狭小却显得生机盎然。
你现在在树林的山坳里,而我也在横卧的池塘旁。
我们凿开翠绿的窗户,让天光直入屋顶的梁柱。
在寒冷的月夜里,老杜(杜甫)也只有那简陋的茅草屋。

注释:

  • :高耸、矗立。
  • 卑辟:狭小而幽静的地方。
  • :山坳、洼地。
  • :池塘。
  • 栋梁:房屋的结构,象征着家或事业的基础。
  • 老杜:指唐代诗人杜甫,因其生活困苦,常以茅草屋自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自然、田园景观为题材,展示出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葛立方为其友人道祖筑宅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环境的美好祝愿,同时蕴含了对自然与人居和谐相处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大人筑室将毕道祖亦作宅基治园作四诗示道祖》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两栋房子的景象,展现了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在描绘幽园的狭小与生机并存的同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此外,诗中提到的“东屯寒月夜,老杜只茅堂”更是引人深思。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茅屋象征着诗人对困境的坦然接受,反映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和对友人美好生活的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第屹相向:两栋房子高耸而立,形成一种对峙的景象,表达出一种稳固的感觉。
  2. 幽园卑辟强:虽然园子狭小,仍然生机盎然,显示出生命力。
  3. 君方林上坞:你在树林的山坳中,说明友人所处的环境。
  4. 吾亦沼横洋:我也在池塘旁,暗示着两人生活环境的亲近。
  5. 凿翠辟窗户:开窗让光线进入,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入天栖栋梁:阳光直入房屋,表达出一种温暖和希望。
  7. 东屯寒月夜:描绘寒冷的月夜,体现出一种孤独和沉思。
  8. 老杜只茅堂:提到杜甫,暗示对简朴生活的理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茅堂”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朴素。
  • 意象:自然景象和人居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友人筑宅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生活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房子:象征着稳定和归属感。
  • 幽园:象征着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 月夜:象征着孤独和思考。
  • 茅堂:象征着朴素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杜”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幽园”有什么特征?

    • A. 广阔无垠
    • B. 狭小却生机盎然
    • C. 只是一片荒地
    • D. 充满嘈杂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悲伤
    • B. 惆怅
    • C. 友谊与祝愿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葛立方的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者都表现了对简朴生活的理解,但葛立方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杜甫则强调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大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